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50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巴东县,吹响“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号角,紧握教育改革发展之舵,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共建教育格局,书写了无数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 2006年,巴东教育被州委、州政府定义为“巴东教育现象”,成为一张闪耀荆楚的教育名片。 10亿余元投入教育领域,巴东一中整体搬迁,巴东二中、巴东三中改扩建,新建巴东神农中小学……见证着巴东“大手笔打造教育新高地”带来的变迁。 从贫困县到教育强县,巴东用“点亮教育火炬”的生动实践,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写下精彩注脚,点亮了山里娃的未来。 巴东神农中小学校园。通讯员穆世祝 摄 像种树一样办教育—— 巧用“加减乘除” 做好教育“放管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让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巴东县“像种树一样办教育”,筑牢教育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 “哇!咱们的新学校好漂亮啊!”2019年8月24日,位于江北的巴东神农中小学正式开学,小学部新生刘梦瑶走进校门发出这样的惊叹。气派的教学楼、红色塑胶跑道、绿荫走廊,漂亮的校园让新报到的740名山里娃开了眼。 这座大山里的现代化学校,是该县投资近2亿打造的,属九年一贯制,招生规模为45个班级、2000人,初中部将于今年秋季学期招生250人,可吸纳中小学生近1400人,有效缓解城区和官渡口集镇学校超级大班等现象。 该县在江北、江南分别新建巴东神农中小学、明德外国语学校,力破“城镇挤,乡村弱”的教育不均衡现状,为大班额“消肿”。自2017年以来,增设112个教学班,大班额基本消除,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中,位居全省首位。 一张张教育成绩单离不开县委、政府的正确决策。近年来,该县把“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理念贯穿教育快速发展全过程,做好教育“放管服”工作,用“加法”增强保障、“减法”消除短板、“乘法”放大优势、“除法”破解障碍。 巴东二中曾是17年“没有正校门”的学校,师生、家长一度抱怨校园形象打了折。“为教育投入花再大的代价都值得!”巴东县委常委、野三关镇党委书记、巴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伍晓锋带领专班主动介入,搞规划,跑协调,组织了20场专题调度会,和拆迁户面对面对话。目前,校门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为打造巴东教育名片,该县借助“土地置换”模式为巴东职业高中拓展校区新空间;规划建设新交通线路规避野三关镇初级中学公路横穿校园问题;通过“暖冬计划”为海拔1800米的绿葱坡镇幼儿园安装碳晶墙暖电热板…… 如今在巴东,从教育政策设计到推动落实层层释放,有了政策的阳光、雨露,14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63903名学生茁壮成长。 巴东县首届校园足球赛。通讯员穆世祝 摄 来自对口支援的力量—— 送钱送物送人才 千里援手托起山区教育 在巴东县东瀼口镇阳光小学,“杭援楼”3个金色大字在一栋新宿舍墙上闪耀光芒。“这都是托‘远亲’的福!”校长王联荣口中的“远亲”是杭州市下城区。 阳光小学是一所留守儿童学校,辐射江北4个乡镇26村,累计有1300名留守儿童、近600名贫困儿童、30余名残障儿童在此就读。2018年8月,该校学生宿舍被纳入杭州市对口帮扶恩施州项目,由杭州市下城区投入300万援建。 巴东山区学校随处可见“杭州元素”:杭州捐赠的“会飞的盒子”落地山村小学;20万元的电脑设备落户阳光小学教室;杭州“西湖之声”电台助巴东孩子“六一”圆梦…… 走进被誉为“深山传奇”的荆楚名校巴东一中,“北京元素”实力抢眼。7月24日,高考放榜首日,一张以670分被北大光华学院录取的文科生王欣悦和班主任的合影在网上被刷屏,背后的“北京楼”成了吸睛背景。这个建筑面积15218平方米的建筑,是北京市捐助2193万元修建的。 从燕山下到长江畔,北京和巴东的教育援助故事已写了28年。翻开巴东一中、巴东二中、巴东三中、京信友谊中学、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等校校史,都能看到北京市支持建设校园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的片段,7855万援助资金缔结了浓浓的“京巴情”。 跨越550余公里,黄石大冶公司和巴东二中牵手,拿出1000余万元资金建食堂、教学楼和资助贫困生;省教育厅支持资金3433万,用于罗溪坝初中、罗溪坝小学教学楼维修工程等;国家电网公司捐赠300万,实施野三关镇民族中学等学校运动场建设……省“616”工程对口帮扶巴东教育结下累累硕果。 “这堂课太精彩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在巴东县光明小学的一堂语文公开课上,来自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的朱晓岚融入“智”和“趣”的识字教学法引发台下老师的共鸣。 “通过东西部教育协作扶贫,改变老师观念,提高师资水平,为孩子插上腾飞翅膀!”2018年7月,朱晓岚来到巴东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在支教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北京、杭州每年选派20余人来巴东“智”援教育,巴东派出300余名校长、老师取教育“京杭经验”。 巴东一中北京楼。通讯员谭德魁 摄 给孩子有爱的教育—— 筑教育暖巢 树教育精神 让爱心照亮求学路 “你一定要上学,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大山!”2019年8月26日,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驻村“尖刀班”班长谭明胜开着私家车将汪某燕送到茶店子镇民族中学,重返离别近一年的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