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学校考核结果既影响教职工的评优比例,也关系教职工的绩效收入。比如,学校考核优秀,则教职工区级优秀比例为20%,校级优秀比例也是20%;如学校考核合格,则教职工区级优秀比例为15%,校级优秀比例也是15%;如学校考核基本合格,则优秀比例直接降到5%。此外,学校考核优秀时,生均绩效工资标准比考核合格的也要高。 此外,在改革方案制定中,原先教师的职称评审困扰也得到了充分考虑:教师职级晋升实行积分制,不受名额限制,达到相应的积分,便可晋升一个薪级;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在正常考核的基础上可另行加分,破解了传统教师职称评聘中难以量化、岗位受限等问题,打破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天花板”。 “区里对学校实施一体化捆绑评价后,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按岗拿薪,并与学校教育质量捆绑,谁要拖后腿,不是校长一个人不乐意,而是大家都不乐意,老师们也自然都更加积极努力了。”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常宝亭说。 破解“五唯”—— 聚焦学生,全面发展 在改革步步深入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也成为济南高新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我们以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来引导育人模式转变,力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尤其是克服‘五唯’问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方奎明介绍。 在教师层面,济南高新区把教书育人作为评价核心,在学校层面,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评价重点。与岗位聘任管理体系相配套,济南高新区建立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 姜汉明介绍,在这套评价体系中,以满分100分计,包括学业发展水平、家长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组成的“关键指标”占40分;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综合素养、课程建设等组成的“特色指标”占30分;学校党建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日常管理等组成的“辅助指标”占30分。此外,还设置了“否决指标”,比如学校一旦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就会直接得“差评”。 方奎明介绍,改革后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既涵盖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也包括社会对教育的期许,同时,更侧重对学校的发展性评价,引导学校自己跟自己比,鼓励学校自我分析、自我研究、自我改进,给学校自主发展留出了足够空间。 “新的评价体系就像一根‘指挥棒’,倒逼学校从单纯追求分数,转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济南高新区丰奥嘉园小学校长王希锋告诉记者,“改革以来,学校从管理到教育教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学校管理上,改革以前主要是约束强制性的管理模式,给教师安排工作主要靠行政手段;而改革后,教师干得多干得好,薪资晋级等各方面都有体现,教师的积极性高了,学校管理职能顺势转变为支招服务型管理模式。” 为此,丰奥嘉园小学还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从专家引领、外出培训、平台展示、经费支持、后勤服务等各方面,为教师提供成长支持。该校教师还集体教研为学生“量身定制”题组,小而精、针对性强,不仅减轻了学生负担,还提高了学习效率,逐步走向“书包减重、作业减负、课堂增效”。 这所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一批青年教师很快开始崭露锋芒,教龄不足7年的张军芳老师,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作经验分享、展示研讨课,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等发表在教育教学权威期刊上。学校也荣获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等。 走上“快车道”—— 从“后进生”到“学优生” 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济南高新区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增加,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全区教育走上了“快车道”,发生了新变化,逐步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格局,全区教育在全市逐步从“后进生”迈入“学优生”序列。 2017年建校的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中学,也是该区首批加入改革序列的学校之一。“借着高新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东风,从建校之初,我们就以最高标准去打造这所学校。”东城逸家中学校长王晶说。该校在教育个别化、施教精准化和家校协作化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并立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打造了包括人文科学、国际理解、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6个板块的整体课程架构。同时,探索更紧密的家校合作新模式,组织家长参与教育教学保障、改革、规划等工作,定期召开学校发展重大事项家长通报会,建立了畅通的多元交流沟通渠道,分专题、分层次、分节点召开不同类型的家长会,促进家校共育。在2019年度的全区第三方教育系统社情民意调查中,该校获得了3个“100%”,即家长满意度100%、教师满意度100%和综合评价100%。这也是该校连续两年保持这样的好誉度。 在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中学的快速发展并非个例。改革实施以来,一批学校正在蓬勃发展,济南高新区教育一年一个新台阶,教育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初中学业水平由改革前的全市末位,提升至2019年全市前三。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专业化能力也实现了双提高。 改革成果也惠及更多群众。济南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中午配餐、延时服务、校长接待日、家长大讲堂等一系列方便家长的教育服务项目。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率持续提升,全区学前普惠率由46%提高到91.84%,位列全市第二,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校服全免费,农村学校校车全覆盖,家长对高新区教育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从改革之前的46%,提升到了100%。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实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2.0版,进一步深化区管校聘改革,促进校际交流合作,持续激发发展活力,不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特色发展、内涵提升、打造品牌之路。”方奎明说。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15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