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实现上述所说,有两大前提。首先,保证有足够多的优质资源。政府只有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才能保证大家时时处处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其次,制定新的教育评价标准。打破当下以分数为主的考量标准,把一个人一生必备的素质和素养当做考量标准,在政府规定的学习标准里,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由学生。 未来是项目式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下,学习一定是主动的、有趣的、积极的,他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不断地去追寻知识、建构知识,学生也会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 胡卫:未来教育有五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第二,启动新型学习模式;第三,促进在线教育之间互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第四,利用在线教育对学习行为进行管理,对学校效果进行评价;第五,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学生行为,实现对教育内容的精准投入,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创造条件。诚然,在线教育有一个迭代过程,每一过程都有其逐步达成的目标。互联网时代,作为原住民的“00后”“05后”,他们对互联网的学习速度一定快于老师、父母,为了未来教育能早日实现,当下的老师、父母尤其要重视自身在线知识、素养、能力的培养,只有我们的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努力,未来教育才有可能使学生成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主持人:您觉得精准化、精细化、个性化教育是不是未来教育的一个走向? 倪闽景:未来教育有“道”的层面,也有“术”的层面。 从“道”的层面讲,未来教育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些无论是线上教育还是线下教育并没有分别:首先,学习的价值。未来学习是为了创新,为了能够更健康、自信的生活。其次,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内容是用来支撑学习价值的,技术可以让我们做许多以前没法做的事情,比如远程教孩子做菜这样的劳动课程,也可以通过平台在凌晨两三点还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最后,学习的公平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技术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也可以促进教育不公平。比如疫情期间不同学校之间学生在线教育的效果相差较大,这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但是互联网技术又可以把最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推到所有学校,让薄弱学校的学生也享受到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这又有助于补足教育鸿沟。 学习价值能够充分实现,学习的内容更加契合孩子未来的需要,学习资源更加公平均衡,照顾到所有孩子的学习需要,这是未来教育应该考量的方向,这就是“道”。而技术只是“术”,是具有两面性的。 张翼:在未来,教育将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具有高度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特点,同时,也将催生各种各样的教学形态。例如目前线下的各种实验,在未来可实现线上操作,且实验的种类更加丰富。 未来在线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多样化、个性化,让每个人所学不同,这也是未来教育企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把握教育本质,建立相应的技术和平台,利用大数据、知识图谱等现有科技进行教育赋能,满足学生对未来高品质学习的诉求。(记者/位林惠 主持人/易欣 视频/宋宝刚 满达 赖仁杰 汪凯 周通 孙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