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文凭考试(相当于“高考”)历史卷出现了立场歪曲、倾向性极强的一套试题:是否同意“1900至19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的说法。 “有毒”试题,招致爱国爱港人士的一致谴责,香港教联会副主席穆家骏更是痛斥“引导学生做汉奸”。对此,香港教育局深夜发布声明回应称:试题资料极为片面、具有引导性,“严重伤害了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受到莫大苦难的国民的感情和尊严”,要求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严肃跟进、向公众作出合理交代”。 “烽火岁月山河飘摇,苍生蒙难家国难安。”众所周知,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在东北,日本关东军731部队泯灭人性发动细菌战进行种族灭绝;在南京,侵华日军有预谋地展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而诸如此类的血腥与残暴、欺压与奴役,几乎贯穿于这场持续14年之久的战争始终。据统计,中国共有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有3500万以上同胞伤亡,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岂容美化?中国人民用血书写的历史岂能颠覆?香港考评局别有用心地引导学生解构历史、数典忘祖,实在是丧失人伦道德、泯灭民族良知,迟早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这并非香港教育第一次犯“历史性错误”。小学二年级的网课里,任课老师公然将鸦片战争的起因说成“英国以禁烟为由派兵攻打中国”;中学生的通识课程中,美化西式民主、唱衰“一国两制”、丑化内地的内容一抓一大把。更过分的是,作为“指挥棒”,香港考评局评核发展部经理竟然在脸书帖文中鼓噪“没有日本侵华,哪有新中国”的荒谬言论……当育人园丁成为播毒导师,学生怎能不长歪变坏?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香港回归已20多年,“废青”却一再上街搞事,“港独”思想屡屡冒头,一些大学校园几乎成了“武斗”主场,很多学生甘当“反中乱港”的急先锋。 国家认同是国民教育中最核心的内容。其中历史教育,就是塑造青年、加深国家认同最基本最关键的“一课”。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了解自己民族的过往,了解几代人为了独立富强流血流汗的征程,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民族归属感、尊荣感才会潜移默化、油然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编撰和审定什么样的教科书,选择和出阅什么样的考试题目,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大事,香港必须补上这些“历史课”。一方面要持续斩断“港独”向青少年群体蔓延的黑手,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对基础教育系统性的正本清源、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下定决心打赢教育领域去殖民化的这场硬仗,“东方明珠”才有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