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要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下一步,学院还将进一步细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完善劳动素养评价制度,让360度的“沉浸式”劳动教育这个人才培养的独家配方,进一步发挥它的时代价值。 升温:培育劳动文化研究中心打造理论研究主阵地 为了进一步体现高校特点的劳育要求,学院下一步计划成立劳动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加强对劳动文化、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建设劳动文化展览馆,劳动人物雕塑群、劳动广场等,营造浓厚的劳动环境,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将劳动文化写入学院章程。通过这些方式传承深植学院办学过程中热爱劳动、踏实勤奋、认真钻研、守正创新的精神,以“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为核心,以校训“卓越技能、出彩人生”为引领,以校风“诚朴厚重、崇德尚能、团结奋进、和谐共生”为基础,将学院打造成为劳动教育、劳动文化的品牌主阵地。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体和说:“劳动文化是学院的成长基因,劳动教育是办学的灵魂指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学院的这一优势发扬光大,更要有主人翁的意识和担当,办学过程中主动承担弘扬劳动文化,传承劳动基因的责任,以劳动文化为引领,持续深化劳动教育,打造理论研究阵地,为学院的发展提神、铸魂、升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