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在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报告中指出,以“云、大、物、智、移、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标志性技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塑造着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并影响着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数字能源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中国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源发性国家之一。他指出,工业互联网是工业4.0的重要平台载体,国内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正处于政策红利期,已经形成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叠加的生态,需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同时,数字经济2020年预计将达到全球GDP的25%,并仍快速增长,他建议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 黄璜围绕互联网经济下“监管向善:命题与框架”主题作了发言,他指出企业界提出的“科技向善”包含两种解读——将新技术无偿或低价用于支持公用事业或公益事业,和企业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他认为国家正在建设的“互联网+监管”体系,科技应用于监管。他分析了企业科技向善和政府监管(科技)向善的区别,以及企业科技向善的核心和政府监管向善的伦理价值等。最后,他提出监管科技向善的可能框架,即一个核心:数据权力和权利的界定;两个方面:用数据的监管、对数据的监管;几个原则:监管安全、监管服务化,监管平等、监管可控(透明)。 徐保军的发言聚焦“互联网科技向善的价值取向”。在报告中,他指出科技关乎事实命题,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向善关乎伦理取向,解决人们“应该怎样”的价值取向问题。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技”与“向善”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因果。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组合进化开拓了更为自由、开放、共享的平台,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更多现实可能性,也带来诸多挑战,存在伦理失范的可能性,比如隐私保护、信息鸿沟不断扩大、信息爆炸信息过载与碎片化、人性弱点的共振放大等问题。网络空间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一方面科技伦理是各方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既需行业自律,也需国家层面的统筹规范和指导协调;另一方面,也需要健全相关立法,加强监管,在不束缚创新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次论坛议题激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反响,在互动讨论环节,论坛嘉宾与媒体记者以及其他参会人士就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互联网发展与监管、科技如何向善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关于科技与人文的关系,赵彦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科学报》今年推出的“两种文化大家谈”专栏,该栏目旨在纪念1959年英国科学家斯诺提出“两种文化”(即人文学者和科学家之间的文化割裂)60周年,一年来吸引了20多位大家发表观点,其中有不少主动投稿的学者。赵彦表示,由此可见,60年前斯诺提出的两种文化割裂,在今天,特别是在新科技革命与互联网经济的命题下谈两种文化的协同,乃至人文主义的缺失,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谈及对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个人体会时,赵彦首先认为,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特别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应该予以肯定。他认为互联网经济对人类社会,尤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负面作用需要正视,但也不应该过于放大问题。其次,互联网监管应该向善,即应该适度监管,而非过度监管。如果监管不到位,或监管过度,导致行业被监管致死,其为人类创造福祉的目的也就无从谈起了。监管应该发挥政府、公众和互联网企业的高度协同作用,实现建设性的监管,监管适度,监管向善,把互联网经济做大做强。此外,他认为应该认可互联网企业的自我净化机制,允许适度范围内企业之间竞争的他律行为,如容忍几年前互联网企业公关大战中“打头办”“打美办”等现象存在。 何传启表示,不同的人对科学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发现世界上的新现象新规律、创造新工具是科学家的职责所在。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发明“锤子剪刀布”,科学既然是工具,使用科学的就是人,就有人文精神在里面。科学家发明工具,而工具怎么用是社会、政府和企业的事。他认为科学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在此过程中间产生的种种问题正好是社会科学家、人文科学家可以发挥长处的地方。所以未来的世界是科学家要创造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而人文学家、社会学家要创造新的文明的制度体系和文化体系,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 对于互联网发展与监管的关系,邱沛恩赞同对互联网加强监管,但不能超越监管职责、法定权限,不能任意施展权利、滥用权利,否则其本身就是违法的,本身就是恶。不能用恶解决恶的问题,只能用善。他认为对作为最前沿的互联网经济的监管仍然存在标准设计不到位,甚至存在盲点盲区和很大的风险点。只靠政府和学者的良心没有用,要把政策和技术结合起来,加强监管,加强打击力度。他认为企业之间如“打头办”“打美办”等竞争,是不正当竞争。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版对不正当竞争的打击力度将会越来越严。他认为,当前我国互联网经济事实上是非常健康的,势头非常好。互联网监管需要将政策和技术相结合,保证互联网经济的健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健康。 创新中国论坛由中国科学报社与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于2010年联合发起,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担任论坛主席。论坛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方位推动中华民族“创新梦·中国梦”而努力。该论坛目前已连续举办十一届,成为全国科教界知名会议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