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课堂中以大学文化建设为中心,举办国学讲坛、大师讲坛、励志讲坛、经典阅读等系列讲座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国际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等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丰富知识、协作和表达能力素养、开拓视野、文化理解与包容等众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课堂则以社会实践为主体,在认知和动手能力提高以及责任感培养等方面,具有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3.致力于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国际化是学校“立校之本、特色之源、发展之路”,为了践行国际化战略,学校走出一条具有贸大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学生的国际化思维能力、国际化境界、国际化气质、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第一,打造国际化校园氛围。学校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拥有来自14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余名来华留学生。其中,79.8%的留学生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学历生总规模居中国高校第二,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文化节”,邀请各国大使走进校园,打造大学中的“小联合国”,形成了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化校园环境。 第二,构建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培养实验班体系。例如:经贸“三语”实验班、国际组织人才基地实验班,这两个实验班实现国内培养与国外培养相结合,学生于第七学期出国交流学习,帮助其熟悉国际环境和培养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三,提供多学科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学校学生参加与英国肯特大学合作的精算与风险管理2+2项目、与德国洛特林根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2+2或2+3项目等。这些项目在学生入校后重新选拔择优录取。 第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际赛事。学校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国际商事仲裁大赛等,并取得佳绩,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国际化气质。 第五,举办暑期国际学校,探索“本土国际化”路径。2012年,学校正式开设暑期国际学校,形成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小学期制。每年7月份,邀请80名~100名左右国际高水平大学知名教授进校授课,保证全外教师资、全学生覆盖,并利用外教在校期间举办高规格会议和高水平讲座,在炎热似火的七月,形成了真正国际化的校园,并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例如:中国日报网以《打造全球顶尖暑期学术盛宴 UIBE国际小学期火热进行中》为题、光明网以《对外经贸大学暑期国际学校开课国际化办学亮点纷呈》为题对学校国际小学期进行了综合性的全面报道。 为实现国际协同育人,促进学校本科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规范学生在境外大学学习获得的课程学分及成绩的认定和转换,学校印发了《本科生赴境外学校修读课程学分及成绩认定管理办法》,从认定对象范围、原则与要求、认定方法程序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综合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中设计定制了“外来成绩库”,为学生转换为主修成绩提供了“课程对课组”“课程对课程”“课程对暑课”等多种学分替代通道,实现了境外学分到学校校内学分的灵活转换,为外部学分转换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硬件保障。 4.建立多元化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责任。为此,学校创立了资源配置成本低且受益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实施荣誉学士学位计划,通过“荣誉实验班”“荣誉课程”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现“主辅修”制,全校12个学院中8个学院共提供了24个辅修专业和 22个双学位培养,2002级—2016级每年申请辅修及双学位学习的学生人数占当年在校生人数比例高达50%,2006届—2017届获得辅修或双学位证书人数占毕业生人数比例逐年提高,从2006届的16.97%上升到2017届的34.12%。 在学分互换制的基础上,方便学生实现课程组合、学习进度组合、学位组合、学习地点组合、学期组合、竞赛组合等N维“魔方式”的复合,出现“一人一方案”“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成绩单现象,形成了学校“复合型的人才气质”和“复合型的思维方式”,解决了高校人才培养中一直存在的学科专业壁垒、学生兴趣得不到充分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刚性等“顽疾”,为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找到了突破口。学校毕业生的“复合型气质”在社会上形成了 “外经贸”人才品牌。 5.搭建独特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平台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积极参与、推动国际治理体系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讲话精神,学校依托长期形成的国际化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在本科教育中致力于引导学生将个人志趣发展与国家战略相结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改革出发点,以全校资源为依托,构建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平台。 第一,营造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校园整体环境。学校于2012年成立“全球治理人才指导委员会”,由校长任组长,协调各部门;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学校与全球200多所高校有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在校留学生数量排名全国第二,并利用丰富的留学生资源,举行一年一次的“国际文化节”系列活动。 第二,搭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平台—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2013年成立“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面向全校新生择优选拔。基地班以培养“经管、法律、多语种”复合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为目标,设计了“经济学+文学”双学位培养方案,将经管类课程与法学类课程相结合,同时强化英语、法语双语应用能力。为匹配国际组织人才需求,打造“本硕连贯”的多元培养通道。基地班学生优先推荐免试攻读本校法学或经济学硕士学位、进入国际组织的实习项目或实现高水平就业等。 第三,铺设国际组织实习、就业推送的全方位平台。学校成立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推送工作领导小组”,以“秉承家国情怀,树立世界眼光,体现学校特色”为宗旨,通过定向联系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院校开展合作等方式获得国际组织实习机会,并向国家部委输送储备人才。同时,通过开设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网站专栏、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实习项目等进行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