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我反映的问题,特别开心,居委会工作人员不仅能真正给我解决问题,而且特别主动,让我感受特别好,处理结果也很好,内心很感激”。在居委会工作人员帮助解决楼上噪音问题后,家住东小口镇悦府家园的王女士激动地说。因楼上住户之前装修时遗留下的噪音问题,王女士和家人饱受长时期“失眠”的痛苦。就在王女士为这事儿一筹莫展时,一张“有事请找我”联系卡帮她解决了难题。 主题教育开展以后,昌平区从一开始就把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贯通起来,即知即改、应改尽改。昌平把“8+2”专项整治任务和市委规自领域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紧密结合,逐条逐项细化整改措施,明确牵头区领导和主责单位,采取项目化方式和每周四集中调度形式狠抓整改落实。其中,区级“8+2”专项整治分解为27个具体问题、10名牵头区领导、18家主责单位,各牵头区领导主动认领问题,亲自带着主责单位结合实际再细化分解成99项整改任务、257条整改措施。 在整改落实过程中,昌平区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从民需出发,结合“吹哨报到”改革,创新工作机制。“有事找书记,书记就是最好的12345”、“有事请找我”等工作机制的实施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史各庄街道领秀慧谷社区朱辛庄中路到回昌东路之间缺少路灯,存在安全隐患,社区书记郭荣华依托“回天有我”社会服务,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帮助,路段新增路灯60盏,为社区居民安全出行提供保障,“郭书记说话真管用,解决了我们期盼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周边群众纷纷点赞“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 党员干部“有事请找我”工作机制则推动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从“被动办理”向“主动治理”转变,昌平区东小口镇将辖区所有的村社区、公园、企事业单位划分为204个“微网格”,确定213名党员干部“网格员”,张贴“有事请找我”公示牌近1800个、服务群众联系卡5000余张,主动吸附、就地解决群众诉求,营造“哪里群众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良好氛围。机制推行以来,共收到群众投诉1147件次,均及时处理并答复,群众满意率达到98.3%。 昌平区还在农村社区开展“社区治理当先锋、我是党员我带头”活动,霍营街道华龙苑北里社区实行“首问责任担当”,党员干部包干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在企业、社会组织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我是党员我光荣”活动,北京晨光昌盛融资担保公司设立融担党员先锋岗,“融担”先锋上门服务超1000人次;在窗口服务行业开展“服务群众第一线,我是党员我示范”活动,昌平自来水公司昌平管理所党支部党员干部主动简化业务办理手续、压缩预约维修服务办理时间,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用户;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立足本职作贡献,我是党员我奉献”活动,区城管委环境卫生管理处党支部全体党员职工国庆期间加大环境卫生保洁力度,清运垃圾2026吨,做到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初心不忘 主题教育持续在路上 主题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永远在路上。昌平区将坚定不移把主题教育引向深入,确保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重点工作成效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在主题教育成果与重点领域工作结合上,昌平将聚焦搞活未来科学城,推动生命园三期开发建设和服务整体提升,办好全球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抓好国际人才社区规划建设和国际人才大厦运营管理,加快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配套,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入驻;加强沙河高教园区建设管理,整体迁入新一批一级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让高校更好融入科技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好“三条文化带”,出台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昌平段保护规划,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打造集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生态涵养于一体的样板工程;积极加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要素融合,推出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让文化带建设惠及城乡百姓;全面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统筹抓好村庄周边、内部绿化美化,建设体现京韵乡情农味的昌金路沿线田园综合体,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添美增绿、农民持续增收。魏昕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