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点,我觉得燕京书画社可以说是路正行端。40多年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当时各种书画社如雨后春笋,很多,比如我熟悉的一个叫玉泉书画社,赵岩晨(音),后来出了事情,搞的玉泉书画社,当时折腾的很大,当时折腾很大,结果后来倒卖宣纸,帮日本走私宣纸,被取缔了。很多书画社走着走着走偏了。因为那钱不能没有,但是有时候有很大的诱惑。包括我记得当时参加美术工作会议,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打击书画家走私,那时候书画家走私我的同事也是朋友,拿一个画夹子,挂十张小画片,到香山溜弯。日本人来了一块50块钱一张销的很好,50块钱就不好,50块钱就是一个多月工资。一个晚上10张、20张。 我记得教育不能这么做,这说明一个是有市场、有需求,同时要有正规的平台,要给画家提供这样的场所。所以这时候我觉得燕京书画社能够走正规的道路,能够大胆探索。40多年来没有导向,不容易,倒的真的很多。所以我说路正行端,当然这些与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分不开。别的不说了,我也是燕京书画社的热爱者,因为也是北京人嘛,所以也看着燕京书画社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所以希望能够在今后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扩大之中,特别是当前从党中央包括主席这么重视文化,这么突出文化自信的时候能够做出我们贡献,能够更加发扬光大、壮大、大展宏图。谢谢大家! 曹玉文:松市长高屋建瓴,对燕京书画社给了一个历史的定位。非常感谢!下面介绍一下被赵忠祥先生认为是中国业余最好的主持人,张金卫先生。刚刚松市长讲燕京书画社的发展,区政府区委也给了很大的支持,燕京书画社一直就是在从东城区发展起来的,下面我们就请东城区父母官邵鹏先生发言。 邵鹏:还真没有准备。抛砖引玉。首先祝贺燕京书画社成立40周年。我觉得燕京书画社从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开始组建到现在,因为我不敢说是全国范围内,在北京市范围内做书画,而且能够做到今天的不多,我没有调查研究,所以我感觉是这样。而且这几年的风风雨雨确实也体现了我们燕京人的拼搏和顽强的精神,我是2000年调到崇文区的,刚才那应该说是崇文区区委区政府。我2000年到崇文区以后,我接触燕京书画社,当时叫石书领,有很多业务上的问题,当税务局局长,大家在一起探讨,我记得特别清楚。除了王成喜老师以外,应该说石书领在燕京书画社整个成长过程当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我觉得燕京书画社应该说给咱们国家,给北京市,给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刚开始我看了一下,说咱们创汇是2700万,这是一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初衷还是安置待业青年,成立起来了。我觉得这过程当中还有很多利税的收入,创收,这没有体现,我现在没有调查我也不好说,但是我觉得这都是贡献。另外一个,我觉得燕京书画社对咱们北京市贡献也非常大,北京市的规划博物馆,那个就是当时咱们燕京集团底下的房子,等于是比较便宜的就给了咱们北京市的规划博物馆,由他们进行展览,做这些事情,我觉得这都是我们燕京书画社给国家,给咱们企业,给咱们北京市做的贡献。所以我在这儿再表达一下我的心情,祝贺咱们石总以后带着我们燕京书画社,燕京人,取得更大的成就。谢谢! 曹玉文:谢谢邵鹏主席。刚才都是燕京的领导和北京市和区里的领导对我们燕京一个高度的评价。接下来我想从专业的角度请几位书画界领导发言。首先有请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彭利铭先生致辞。 彭利铭:很高兴、很荣幸参加燕京书画社成立40周年的座谈会。刚才王成喜先生点了我几次名,我是燕京书画社的粉丝。刚才邵鹏先生讲到石书领先生,那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老领导。当时我知道燕京书画社,和燕京书画社建立了许多的联系,和王成喜、石书领他们有多年的交往,特别是在我工作当中,在书画界的活动当中,得到了石书领社长和王成喜先生很多关心关照和支持。所以我不管从哪个角度,今天都要来参加燕京书画社的座谈会。 我接触燕京书画社是燕京书画社最辉煌的时刻,在这之前,上次跟石社长一块,人家一说燕京书画社,说燕京书画社我知道,琉璃厂东边的,我说小伙子,那是燕京书画社的一个小门脸而已,我说燕京书画社有多大呢?我当时了解的燕京书画社,燕京书画社刚才邵主席说了,我就住在那个地方,那四排楼全是他们的。当时的燕京前面商业大厦,人人大酒楼,这边到那边全是他们的。所以我想那个时候能做那么大的生意,而且在那么好的地方搞那么好的创业,我觉得第一,大家都谈到这点,我也这么认为,燕京书画社是我们改革开放的一种产物,但是没有改革开放确实燕京书画社,没有我们的市场经济,也没有燕京书画社的发展和今天。 但是我们燕京燕京书画社走出的这条把艺术品变为商品,能够走向世界,能够面向一些过去都是日本、韩国一些国外的人,到后来真正走入市场,我们燕京书画社开拓了这条新路,应该说是我们书画界开先河的一个举措。把书画真正的能够通过按照市场规律来,燕京书画社有燕京书画社的运作方式,所以燕京书画社真正是用市场经济在把艺术品转为商品,在有经济收益的这条路上我们是开先河的。所以我想燕京书画社定位应该是有这样一个看法。我个人是这么认为。 而且燕京书画社这些成果,刚才前面那些领导说给规划博物馆那些,我觉得还有一条就是扶植那些书画家。我当时之所以跟燕京书画社接触的多,来往的密切,就是因为最早的时候我们北京很多的老书画家,我们过去北京老书画家不像现在,我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过去老书画家家里条件很差,第一能卖几块钱,养家糊口,改善改善生活,第二办一个活动、展览很费劲,他没有钱。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在我后面帮我,这个人就是石书领,石书领就跟我说,利铭你有什么事需要人人大酒楼,再大天坛饭店也都去过,搞一些活动,我们燕京书画社为艺术家无偿提供,而且你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全力支持。这是很感动的,这是要拿真金白银的。所以燕京书画社他们在真正有了收益以后,能够把他们收益为艺术家服务,能够为艺术家排忧解难,这是很难得的。所以我想就凭这一点,燕京书画社我跟社长说你们什么时候有事我都会去,为什么?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份深深的、厚厚的一份感情,一份友情在里面。因为我是当事者,当时受到过燕京书画社在这方面给予我的支持,给予书画界一些老先生、老前辈们支持,为什么老前辈都那么看好燕京书画社、那么支持燕京书画社?真正说起来北京有多少书画社?那太多了,改革开放以后书画社雨后春笋,有的是,为什么燕京书画社能够走到今天?为什么这些老艺术家当年那么认燕京书画社?我想从这里就能找出答案来。也就是说燕京人真正的在发展自己的道路上也没有忘记他身边这些艺术家,不管是扶持不管是什么,我们都应该说是同舟共济,一起走路过来,也是继续想往前走的,所以还是这句话,我是燕京书画社的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