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旅游学院名誉院长王志发在论坛上作了《让海洋旅游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中大有作为》的主题发言。他认为,海洋旅游不仅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更是文化和旅游的重要承载和落脚点。换句话说,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可作为创新海洋旅游的切口。 这也是与会专家的共识:旅游业如果不重视与文化结合,就不能孕育持久的发展后劲。发展海洋旅游,应当深入挖掘海洋特色文化,拓展其深度和广度,避免脱离了地方文化的海洋旅游,因没有特色而最终失去魅力。 大家认为,厦门海洋旅游要保持自身特色,紧扣对台优势和侨乡文化、闽南文化精髓,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顺应海洋旅游多元化、立体开发的趋势,把厦门涉海旅游产品做精做优,推动海洋旅游产业向高层次迈进。 当然,与会专家们提议厦门按照海洋旅游整体规划深耕细作,推进海洋旅游产业市场开发及发展,向海洋要社会经济增加值。除顶层设计外,也有接地气的具体建议。 “台湾渔业与海洋旅游结合,创造了价值无限的新产业链,已成为台湾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之一。”何立德表示,厦门渔业发展的完成度已达到一定高度,可以缓慢往偏乡发展,从“小”旅行做起完善海洋旅游的细枝末节,最终带动周边城市的渔业发展,形成“有温度”的海洋旅游文化圈。 用在地化破局,这也是林璧属规划海钓基地的思路。在他看来,海钓基地立足实际,找到海岸线上的优势和传统渔业的特色,可因地制宜地与渔村发展相结合,从而推进海洋旅游业发展,并带动上岸渔民的生产转型。 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中国区销售支持总监王华表示,厦门南邻深广,北有江沪,与台湾隔海相望,占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政企应该多多利用这样优秀的资源,争取更多固定的邮轮航线,将有效转化更多来厦游客成为邮轮游客,建立、完善海洋旅游的产业链。(本报记者 潘抒捷/文 施辰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