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港澳地区展位由去年的110个增长到150个。其中,台湾地区达到144个,参会的台湾嘉宾人数也同步增长。 境外旅行商一站式商务洽谈会 境外客商在展位前合影留念。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首次参展旅博会,厦门旅游市场“邮轮热”不断升温。 菲律宾展商以花枝招展的当地民族舞蹈来吸引参观市民。 众所周知,海洋旅游是旅游业的蓝海。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统计与经济分析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来,全国滨海旅游业保持年均16%的复合增长率。作为国内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厦门把海洋旅游当成重要方向,力图从“海岸”走向“海洋”。不过,当地与其他滨海城市一样,面临同质化、人才匮乏等瓶颈。做好这篇文章,尚有努力空间。 如何理解海洋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如何更好地发展建设厦门海洋旅游业?19日,作为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2019中国(厦门)海洋旅游热力论坛在厦门举办。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厦门大学、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台湾休闲渔业发展协会等两岸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与会,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对话的方式,围绕如何打造高含金量的旅游产业链、推动厦门及周边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 打造多元业态 海洋旅游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城市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认为,福建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海洋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具体到厦门,当地更是拥有发展海洋旅游的“天然基因”——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尤其是在“后金砖会晤”时代,厦门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吸引了大量客流。 这个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同。在论坛上,大家表示,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无论是此前鼓浪屿成功申遗,还是南邻深广、北有江沪,并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区位优势,都为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带来了大有可为的机遇和空间。 除了无与伦比的天然特质外,厦门向来重视开发海洋旅游,并初步具备产业基础。“目前主要集中在海岛旅游等方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主任林璧属以“核心爆款”鼓浪屿为例,当地已根据游客承载量控制上岛人数。 事实上,在厦门城市周边海域,分布着火烧屿、大兔屿、宝珠屿等17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无居民海岛。当地有关企业正在规划在这些海岛开展包括帆船体验、海岛休闲、游艇观光、水上婚纱摄影、海钓等多项观光休闲旅游活动。据介绍,后期还将争取拓展航线至集美鳌园、五缘湾等,形成环厦门岛水上旅游。 不仅如此,厦门海洋旅游还开始从“海岛”走向“大洋”。以邮轮产业为例,据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厦门母港启航母港邮轮32艘次,旅客吞吐量达89278人次,两项数据分别同比增长433.33%、283.38%,分别位列同期全国邮轮母港的第二、三位。 寻找新业态,是海洋旅游拓展空间、持续发展的关键。“海钓需求旺盛,消费市场广阔,可带动海洋旅游发展,成为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林璧属说,目前厦门钓鱼爱好者已超过10万人,并相继建成五缘湾海上休闲运动基地、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具备一定的基础。在他看来,在打造多元业态的发展模式中,海钓产业化与基地化,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发展面临瓶颈 厦门发展海洋旅游,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有不可多得的机遇。不过,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与国内其他滨海城市一样,当地的整体规划和资源开发水平也有待提高。台湾休闲渔业发展协会秘书长何立德坦言,厦门在海洋旅游方面发展速度快,但也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即便是鼓浪屿,也属于传统旅游模式,缺乏内容创新,难以分散人流。 事实上,这是各种业态所面临的共同瓶颈之一。早在2016年,我省就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性“海钓基地”。在初步建议方案中,其中一个基地规划在厦门小嶝岛——通过相关设施的建设,除了满足钓鱼爱好者的日常海钓需求,还将定时定期举办各种垂钓赛事,形成一个具有闽南特色的综合型的休闲渔业项目。 “全国海钓已形成黄、渤海以大连、青岛,东海以舟山、宁波、福州、台北,南海以珠海为区域中心的网络格局。”林璧属说。尤其是舟山,以大赛事为载体,打造出自己的海钓品牌,拓展岛屿生态,催生创富惠民。在这种情况下,厦门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值得深思。 对于邮轮产业来说,厦门自2011年底启动邮轮母港建设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内已吸引众多世界知名邮轮公司。今年4月初,厦门国际母港完成泊位改造工程,已具备迎接世界最大22.5万总吨邮轮的硬件水平。15日,“星梦邮轮”旗下的吨位15万的“世界梦号”邮轮驶进厦门港,意味着邮轮母港踏上“大船时代”。 不过,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欣梁指出,国内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航线特色设计不足,缺少成功的邮轮旅游目的地,外国国籍的游客来中国进行邮轮旅游的数量较少。此外,国内邮轮旅游市场主要是中间商的包船、切舱的集中销售模式,邮轮公司自销和旅行社代销的比例比较小,市场分销渠道亟待创新。 “当下,国内海洋旅游业正朝着个性化、精益化方向转型升级。”李仲广认为需要理顺业态,发挥市场的力量,以国际视野打造含金量高的海洋旅游产业链。如此,才能有效推动厦门以及周边地区海洋旅游大发展。 用在地化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