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各地各部门的新闻发布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新闻发布的制度约束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对新闻发布的重视程度和工作水平差异较大。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时,一些部门和地方不能严格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发布信息,发布能力有待提高……“应该说,我国各地各部门的新闻发布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对新媒体舆论环境的判断、适应和引导能力还需提高,对一些众说纷纭、具有挑战性的话题议题应对能力还需提高。”周庆安表示。 “当前,媒体传播格局总体上呈现出科技化、智能化、个人化、即时化特征,我们将按照‘全媒发布、科学管理、服务群众’的原则,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重平台,及时针对热点重点问题发布信息,解答群众关注的问题,打造‘集群式’发布与‘碎片化’发布相统一的发布机制,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受众的知情权。”谈到下一步如何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四川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相关负责人说。 程曼丽希望,新闻发言人应对超高速率、超低延迟、超大容量的5G等前沿科技的发展保持关注,要尽早尝试利用这些手段来丰富新闻发布的形式,提升效果;政府的新闻发布要与社交媒体进一步接轨,利用社交媒体的作用,全面增强受众意识和对话意识。此外,各地各部门要转变以往的“我说你听”的单向模式,更好地结合网上受众的舆情和关注点,变“我说你听”为“你问我答”;要进行受众细分化定位、精准化传播,要把受众分类分层,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 “新闻发言人不能有‘我发布完了,事情就结束了’的观念,新闻发布是一种舆论引导,发言人不仅仅是‘发言’,也必须关注信息的落地效果,要对受众接受信息后的态度、反响甚至反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把握。如果有反弹就要及时答疑解惑、进行舆论引导。”程曼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