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厦船重工")为芬兰VIKING LINE公司建造的2800客邮轮型客滚船顺利进坞。该船建成后将主要运营于芬兰图尔库和瑞典的斯托哥尔摩航线,也是迄今为止客滚船里"体型"最大、装修最豪华、高度节能环保的新一代邮轮型客滚船。
近年来,厦船重工围绕国家工信部项目计划要求及2800客邮轮型客滚船建造需求,顺势而上。乘势而为,为建造新型高端节能环保船舶产品而不懈努力,以实现我国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也为邮轮界的"中国制造"做出厦门姿态……
下"绣花"功夫 顶层设计绘蓝图
近年来,随着《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国制造2025》《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关于促进邮轮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国家、省、市级政策文件的颁布,国内高端船舶产品的发展前景更加清晰明了,以厦船重工为代表的造船企业也坚定了发展邮轮建造事业的信心。
据了解,厦船重工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文件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坚决落实"精、准、细、实"的管理理念。
2013年,厦船重工启动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的研究。2014年,完成5.93万总吨邮轮概念设计方案。2016年,该公司与福建豪华邮轮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福建省豪华邮轮项目联合工作推进小组,负责协调邮轮项目的各项工作开展。2017年,该公司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合作完成7万总吨级邮轮的方案设计工作。
通过前期研发投入和汽车滚装船的生产建造经验积累,厦船重工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在汽车滚装船建造领域的领先优势,从欧美竞争船厂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芬兰VIKING LINE公司的2800客邮轮型客滚船订单。
领"科技"之先 创造感官新体验
据了解,2800客邮轮型客滚船的设计建造集绿色、节能、环保、安全等要求于一体,在安全返港(SRTP)、结构设计、噪声控制、振动控制、LNG冷能利用、吊舱推进安装、豪华内装修、空调通风、娱乐设备等方面均达到邮轮建造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该船还将采用节能型鸭尾和尾压浪板设计,总长约218米,型宽35米,航速22.1节,配置双燃料主机,采用电力推进,艉部配2台吊舱推进器。并且全船配有13层的甲板,其中3-5甲板为车库区域,6-8甲板为居住舱室,9-12甲板为公共区域,13甲板为直升机甲板。船上可乘坐2800名乘客和200名船员,设有1100多间舱室(包括豪华套房在内的多等级客舱和各功能舱室等),以及约1500米的装载车道。
除此之外,船内还配置了自助餐厅、旋转餐厅、各类欧洲风情餐厅、酒吧、赌博机、咖啡厅、免税店、多功能剧院、升降舞台、会议中心、儿童乐园、健身中心、SPA、大型观光游步甲板等休闲娱乐设施。并且,为让旅客在安全旅行的同时,又可尽情享受海上星级宾馆的服务,这些娱乐设施均按照目前欧洲豪华邮轮标准建造,为旅客创造出全新的感官体验。
以全局之"眼" 促福建海洋经济发展
回顾2800客邮轮型客滚船的设计建造,其复杂的工程管理、预制舱室模块安装、高精度的薄板加工焊接等技术均有涉及,整体建造难点多、难度大,缺少可借鉴实例,成为一根实实在在的难啃"骨头"。
为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厦船重工放眼全局,扬鞭策马跑出了"加速度"。
在设计软件方面,厦船重工于2017年引进AM三维设计软件代替原先的TRIBON软件,同时进行了大量的二次开发,并已全面应用于2800客邮轮型客滚船的生产设计中。
在智能化设备技改方面,厦船重工在2017至2019年期间陆续引进部署了激光切割机、新型预处理线、薄板平面片体生产线等一批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软硬件集成,重点突破邮轮及客滚船建造的关键制造工艺 。
在项目管理方面,为汲取国外先进的邮轮建造管理经验以减少建造过程的风险,厦船重工联合芬兰DM公司和美国著名邮轮内装设计公司TRG公司组建了国际化的联合建造管理团队,负责建造全过程中船体、舾装、内装等各专业的管理工作,重点解决建造方针书编制、减震降噪、重量控制、安全返港、内装艺术设计、材料供应商甄选、舱室模块施工工艺、公共区域施工工艺等关键问题,打造完整的邮轮建造管理体系。
通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了2800客邮轮型客滚船2018年9月3日正式开工及2019年6月3日顺利进坞的重大节点。目前该船分段建造顺利,预舾装件安装井然有序,各专业工作都按照计划节点有序推进。
此次2800客邮轮型客滚船的建造,开创了福建省建造该邮轮型船舶的先河,推动了国产邮轮的自主设计制造,推进了福建省邮轮港口群的建设,不断提升邮轮经济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国际旅游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厦门旅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为推动厦门成为全球重要的邮轮旅游枢纽节点,促进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春江浩荡潮头立,又踏层峰望眼开。接下来,厦船重工还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中国制造,建造新型高端节能环保船舶产品,顺势而上,乘势而为,实现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通讯员 危烨虹 章晓彬)
转自:中国水运报
返回产经网首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