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门速度”彰显厦门力量 “莫兰蒂”台风过后,灾后重建的“厦门速度”引人注目,在这背后,是那些坚守在各自岗位、奋斗在抗台一线的坚强背影。 鹭江所环卫工人黄青阳,不分昼夜清理台风遗留垃圾,脚底不慎被残破的玻璃割伤,缝了十几针,走路都困难,依然奔波在重建家园的路上;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后勤保障突击队队员黄指达,妈妈因病住院,家里有两岁多的儿子,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瘫痪在床,急需人手照顾,但他为了前方的突击将士,舍小家、顾大家……来自省市各条战线的老中青突击将士们,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换来了厦门美丽容颜的快速再现,写就了时代赞歌。 狂风里 这里有个生命守卫团 9月15日凌晨,那是一个惊心动魄之夜。室外,狂风骤雨、电闪雷鸣,狂风的呼啸声与集装箱的翻滚碰撞声不绝于耳,高崎渔港整座避险中心,在强风中“瑟瑟发抖”。 高崎渔港防台指挥室是此次抗台的重要生命线,楼下是上千号要听候指令待命“再次转移”的撤离安置群众,外面是猖狂叫嚣的15级强台风,以及避风港内满池的各类船舶、游艇等,其中不乏台港澳同胞及部分侨胞的私有财产、部分国有企业财产以及周边渔民赖以生存的全部家当。 15日2时左右,高崎渔港防台指挥室所在的3层高避险中心开始在狂风暴雨中微微震颤,避险群众所在的二楼,由于门窗按防台标准特制,相对安全;而三楼指挥室的普通门窗,仿佛一度要被风雨冲碎。 为避免门窗损毁造成室内人员伤亡以及引发二楼避险群众恐慌,危急时刻,市海洋渔业局党员、领导干部齐上阵,八九个人排成一排人墙,用个人身躯和双手,死死地封住窗户玻璃、守住大门,与强台风“莫兰蒂”展开硬碰硬的较量。狂风骤雨持续了近两小时,在这场与风魔的搏斗中,厦门“海洋人”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顽强拼搏,不惧风雨,赢得了抗台“战斗”的最后胜利,全市近7万名涉海渔业从业人员“零死亡”。 台风施虐后的厦门海边,树木倒了、凉亭塌了、展厅进水了、LED屏被吹落了……海堤公园和海堤纪念馆这一幕幕景象令人心痛。 重拾“爱国爱乡、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移山填海、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海堤精神,厦门的建设者主动出击,第一时间投入到灾后重建中:先行移除位于“移山填海纪念碑”附近的倒伏树木,对还有存活希望的树木,全部进行扶正加固,及时为园区开辟出一条通行道路,并紧急转移出一批未被彻底损坏的办公设备。 经过连日奋战,短短几天,目前整个园区的内外道路已全部恢复通行,馆区外民众休息休闲区域的保洁消毒工作也已全部完成,园区外环境已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海堤公园广场重新迎来了纳凉散步的市民。 抢险中 这里有支救援小分队 “快”,台风过后,市建设局吹响集结令,迅速集结建设系统抢险救援队伍投入救灾。 道路树木倒伏折断、广告牌倾翻,面对困难局面,几支小分队想尽办法争取最快到达现场:建设局总工办姚龙泓,坐着嘉莲派出所交警郭士嘉的摩托警车前往受灾途中,路过双涵路口时因为道路积水,连车带人滑倒,两人手脚均受伤,经过简单处理,一刻没有停留,迅速赶往现场;部分小分队队员半路弃车,穿过路上的重重障碍,跑步赶到指定救灾地点展开救援;厦门市捷安集团公司应急救援小队成为全市第一支抵达清障通路现场的企业救援队伍,当他们赶到厦禾路思北路口时,厦门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忠科建设有限公司、厦门安能建设有限公司的救援小分队也迅速抵达厦禾路各个路口,第一时间展开救灾。 在这次罕见的天灾面前,厦门的建设者们以无畏的豪情和勇气,快速打通多条城市主干道和支路,创造了五个“第一”:全市第一条全线打通恢复交通顺畅的主干道;全市第一支到达清障现场的企业救援队伍;全市第一支能清障运输扶正修复的企业救援队伍;全市第一支从外地租用运输车协助救援的企业救援队伍;全市第一支从暂停外地项目施工调来人员设备车辆的企业救援队伍。 一大批“舍小家为大家”的企业群体、个人也在救灾中交替呈现,彰显了厦门建设者的“我以城市为家,城市以我为荣”的主人翁情怀。 21路企业救援队、1000余个救援人员、各类大型抢险机械60余台,灾后第一时间出现在厦禾路、莲前路、吕岭路、云顶路上,紧急展开救援,将横贯在道路中央的树木搬运开,腾出部分车道,指挥现场交通,清理路面枝叶,与时间赛跑,他们用行动谱写了新的“厦门速度”。 15日当日下午2点,厦禾路全线恢复顺畅,成为全市第一条全线恢复顺畅的交通大动脉;下午5点,莲前东路、莲前西路、云顶路清障工作完成,路面交通秩序恢复;晚上7点,吕岭路上车辆恢复正常通行。据统计,15日-20日,市建设局共动员了50多家建筑企业上万人次投入道路抢险,清理了堵点百余个,大小树木2万余株,为恢复交通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烈日下 这里有台绿色永动机 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机动队伍,他们来自贵州、四川、厦门、漳州等祖国各地,他们技术专业,吃苦耐劳,朴实可爱,哪里有突击艰险的任务,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是奋战在一线的厦门园林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9月19日,省林业厅抢险救灾突击队紧急增援厦门,开始在忠仑公园、湖边公园等处展开灾后清理重建工作。60名操作熟练的油锯手以3人为1组,20台油锯分工作业,顶着烈日高温,推残垣、锯断木,对损毁严重的残枝断树进行裁段修整。 绿色机动队,抢险突击队,省、市市政园林部门组成的强大合力,迅速展开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油锯就是他们的武器,各条道路就是他们的战场。即便是没有紧急险情的时候,他们也不停歇地上路清障。台风过后的接连4天,机动队员们每天6点出现在抢险现场,接近深夜2点才下班,为了节省时间,多位队员家都不回,暂住在绿化中心的临时住所。 班长詹克强说:“说心里话,这些树都是我们从小养护起来的,看着它们倒下,大家都很心疼,能多救活一棵是一棵……” 年轻的队员连伟秋在高空修剪,一干就是一整天;已经变成“黑人”的机动队长张志强,一天的电话量超过300个;班长周永静,两个指甲盖受伤掀起,仍然坚持在一线;队员赵福平,被砸伤腰部还是坚守岗位……正是这样,这台永不知疲倦的绿色永动机,守护住了这一片绿,有了他们,才有了厦门的美丽花园。 台风过后,留给世界的正是这一个个忙碌、伟岸、坚实的身影,他们是厦门的力量,是城市的底蕴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