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起厦门城镇地区禁止活禽交易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行活禽集中屠宰和规范交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从7月起,在全市城镇地区禁止活禽交易,推行“集中屠宰、白条上市”的禽肉产品经营模式,同时严格落实活禽检疫要求,加强禽类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有效防控疫病传播。 据了解,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今年1月26日开始,我市已在全市范围内禁止贩运、交易、食用野生动物,暂停各类活禽交易。4月初,福建省九部门联合出台方案,提出厦门、福州要全面推行禽产品冰鲜上市,逐步取消活禽交易。 按照《方案》要求,7月起,在我市岛内思明、湖里两区范围,和岛外四区的城镇地区范围,各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等生产经营主体将全面禁止活禽交易,实行集中屠宰,推行“白条上市”。禽类将统一集中到本市定点屠宰场(厂)屠宰。入市销售的禽类产品,还应随附检疫合格证明。【详细】

岛内7个违规经营点被查
7月14日上午,全市活禽集中屠宰和规范交易工作联合执法小组通过厦门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平台,组织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执法局、市市政园林局等部门开展首次联合执法行动,对岛内农贸市场及其周边是否存在违规饲养、宰杀、销售活禽等现象进行突击检查。

执法人员将行动现场查扣的无法提供检疫合格证明的鸡、鸭、鸽子等活禽,全部移送至专门处置机构进行后续处理。 (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联合执法行动分两组,共计查处了思明、湖里两区的7个活禽经营点,其中5个为固定店面,2个为流动摊贩。行动现场查扣无法提供检疫合格证明的鸡、鸭、鸽子等活禽共计178只,并将全部活禽移送至专门处置机构后续处理。 据悉,针对活禽集中屠宰和规范交易的联合执法行动将持续至今年12月31日。【详细】
小知识
问:什么是白条禽? 答:白条禽是指检疫合格的活禽统一上屠宰生产线放血、脱毛并佩戴脚环后,通过冷链运输,运送至各农贸市场经营业主手中,进行冷藏、销售的禽类,主要包括鸡、鸭、鹅、鸽等。 问:什么是冰鲜禽? 答:“冰鲜禽”是指对宰杀后的禽胴体迅速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5小时内达到0至4摄氏度,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至4摄氏度范围内。 问:“冰鲜禽”与现杀活禽在营养和口感上有什么区别? 答: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禽类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和一些微量元素维生素,“冰鲜禽”和活禽无任何差别,但所有动物在屠杀后都有一个排酸过程,不宜立即食用,低温冰鲜保存能抑制细菌生长,延缓肉质腐败变质,在口感上“冰鲜禽”要优于现杀活禽,因此,“冰鲜禽”更有优势。 问:如何确保市民吃到健康卫生的白条禽和冰鲜禽? 答:为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保证购买的禽类产品安全卫生,杜绝含有染疫、病害、死亡的禽类产品上市流通,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将开展检疫,对检疫合格的禽类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消费者可以获悉禽类产品检验检疫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