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覆盖水肥一体化、打药机、嫁接生产线、双轨多功能运输车等领域的实用新型专利,多年来,康英德带着团队脚踏实地地“种地”,对种植流程的痛点逐一琢磨、攻破,他们培育出的品质种苗也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 共享好技术好经验 近日,同安区召开农业科技人才交流研讨会,全区的农村实用人才、村级农技员和种植大户走进百利种苗,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技术。 同行到百利种苗交流学习,对康英德来说,是习以为常且乐见其成的事。“‘良种’是基础,‘良法’是保障。好的品种加上好的设施设备、好的种植习惯才能诞生好的产品,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康英德说。 要做能立足于世界的种苗企业,就得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作为一个“80后”新农人,康英德不仅“埋头种地”,也十分在意“抬头看天”——每年,他和团队都要出国数次,到农业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去年,光是日本我们就派出4批次人员去参观学习。”加入百利种苗中的台胞曾明宝介绍,每年,公司都要在研修和实验方面投入大量经费。 四处取回来的“农业经”,康英德很乐于和农民们分享。 把农民请进来,参观百利种苗种出来的黄瓜,为泉州南安的农户带去新的辣椒种苗……每隔一段时间,康英德就会组织技术人员下乡,传授给农民更好的种植技巧,还会开设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教农民科学高效种田。在康英德看来,帮助实现农民实现增收,才是农企的价值,“我们更关心的是农民有没有赚到钱”。 2016年强台风“莫兰蒂”肆虐后,康英德在自家农场也受到重创的情况下,面对供小于求的种苗市场,他向农民们作出了绝不趁机涨价的承诺,并以低价甚至赠送的形式向受灾较重、经济困难的种植户供应种苗,让农民有苗可种。在日复一日的打交道中,许多农民对康英德和他培育的种苗建立了信赖感。 在康英德和他的团队的推广带动下,附近以紫长茄种植为主的郭山村农户引进了辣椒种植,增加了收入;去年,周边有600多户种植户改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近期,康英德正在向农户们推广他从日本带回的一种最新的生物激活剂……潜移默化中,康英德和他的百利种苗逐步带动了周边地区种植产业的升级。 “做农业很苦,但我们至少坚持下来了,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康英德说。如今,他的百利种苗科技产业园正在进一步发展中,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集农业生产、科普教学、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现代科技农业基地。关于农业,康英德还想走得更远。
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