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地摊经济成为稳就业的重要支撑。近日,李克强总理明确点赞地摊经济,他表示地摊经济是城市烟火气的重要标志。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据悉,目前已有27地设摊贩规范点发展地摊经济。那么为何要多举措为地摊经济发展助力?一起来了解下吧。 政策松绑点亮地摊经济,27地都在行动 截至目前,至少已经有上海、济南、南宁、郑州、南京、成都、合肥、厦门、陕西、辽宁、江西、甘肃、长春、杭州、长沙、石家庄、南宁、青岛、宜昌、黄冈、德阳、攀枝花、广安、南充、资阳、遂宁、彭州等 27 地纷纷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1、浙江“夜经济”持续回归 晚上八点,浙江永嘉瓯北龙桥夜市,不断有市民游客前来游逛,或购买时尚小饰品,或品味风味小吃,尽享休闲时光。龙桥夜市目前有120多家商户,90%的摊位已复工。 2、四川成都出台城市新规定 5月28日,四川成都出台了城市管理“八项机制”, 将占道经营的时间、范围等细节进行了明确,让马路经济有序进行,给城市增加烟火气。在成都市高新区桂溪街道的44栋写字楼里,容纳着大大小小近4万家企业。刚过中午12点,在写字楼下的这家主打毛血旺的川菜馆里已经客满,外面还排起了队。 3、江西南昌夜市有序开放 在江西南昌,政府5月26日出台政策,指定了100个街道有序开放夜间市场,城市的夜一派热闹景象。这段时间,南昌市西湖区朝农街道200多米的夜市一条街上,一派热闹景象,不少商家更是一桌难求。 4、南宁明确轻微违反城管法规行为不处罚 6月2日,南宁市“美丽南宁 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摊贩等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为保障经济,允许在居住集中区附近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引导自产自销农户、流动摊贩规范经营,同时对造成轻微违反城市管理相关法规的行为,出于审慎包容的考虑,不予处罚。对在允许的区域开展占道经营的经营者以及流动摊贩,原则上不收取摊位费、摊租等费用。 5、郑州各地布局夜经济集聚示范区 6月2日,郑州下发《关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进一步做好为民造福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每个县(市、区)、开发区要合理布局1到2个“夜品、夜购、夜赏、夜游、夜健”夜经济集聚示范区,举办1-3项夜间经济主题活动。开展县(市、区)、开发区夜经济活动评选,市财政对前三名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奖励。 发展地摊经济的原因是什么? 据专家分析,当下,各地大力发展地摊经济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增加就业岗位,让一部分失业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来源,稳定经济发展基础; 二是提升城市温度,让社会活力尽快得到激发,配合“夜经济”挖潜内需、保障民生,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三是增强发展自信,地摊经济彰显了政府全方位稳定经济、提振消费、扩大就业的信心与决心,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强的当下,可以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公众预期。 地摊经济在各地松绑,与国内国外经济形势有一定关系。“地摊经济”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促进就业,促进城乡繁荣,提高城市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但同样,地摊经济也增大了城市管理难度,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有序竞争、社会安全等带来一定隐患。 尽管多地对于地摊经济多以鼓励和支持为主,但对于由此带来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要严格管理,要树立底线原则,干扰市场正常秩序的“红线”坚决不能触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