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调控影响的不仅是地王项目,2017年和2018年新入市的新房项目价格普遍下降20%,二手房价格普遍下降15%,开发商只能选择降价回笼资金或者不开盘等待市场变化。今年3月份和4月份受‘小阳春’影响,多家房企集中推盘,但5月又少了。”另一位厦门房企营销总高平(化名)告诉记者。 夹在高地价成本与房价下行的双重矛盾中,厦门区域房企业绩压力更为突出。记者走访获悉,迫于市场下行业绩压力,某房企甚至出现1年换8个营销总的现象,该房企位于翔安区的项目在业内人士描述中处于“一直卖得不好”状态。 “地价居高不下,很多企业尤其是民企根本拿不起地,在厦门市目前的在售项目数量有限,好几家企业只有一两个项目在售,所以我们只能考虑向周边转移,比如漳州港、角美。” 安颖告诉记者。如今,在厦门调控常态化下,房产经纪公司也开始向厦门周边的漳州与泉州导流。 最终还是要靠产业与人口支撑 “事实上对于多数大中型城市来说,受升学和刚需改善影响都会出现‘小阳春’。但是,‘小阳春’过后,厦门这座城市是否具有持续的人口虹吸能力才是业内普遍关心的问题,放宽落户只是措施之一,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城市能级才是长久之计。”严旭表示。 提高城市能力的核心动力是产业和人才,但高价房是否会再次击退部分年轻人是业内人士担忧所在。 2016年,在腾讯大数据此前发布的全国城市年轻指数中,厦门的年轻指数为73,年轻人口新增率18.09%,年轻人口流出率则达37.26%。这一问题受到多家企业关注,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厦门主要产业之一的软件服务行业,其从业的年轻人每年约30%存在较大流动性,其中6%选择离开厦门。 不过,今年以来,厦门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今年一季度GDP增长8.0%,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据统计,一季度,全市88个省重大、88个省重点、357个市重点在建项目分别完成同期投资计划的107%、104%、133.8%。ABB工业中心、天马5.5代AMOLED、戴尔易安信投产,宸鸿科技SNW导电膜、攸信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网宿联通CDN平台等开工,滴滴南方运营总部、天虹科技等签约落地。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增速保持同步。厦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比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快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万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74万元,增长9.1%。 “经济稳定、产业落地、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上述人士表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中国房地产报 李燕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