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7年三明市社区矫正工作成绩喜人 部门联动紧密了 教育形式丰富了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12日讯 社区服刑人员“高墙外”服刑情况,关系到社会和家庭的和谐稳定。2017年,三明市司法局在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问题上下功夫、做文章,社区矫正工作成绩显著,工作知名度更加响亮了,部门联动更加紧密了,教育形式更加丰富了,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更好地顺利回归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工作知名度更加响亮了 为提高监管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切实防止脱管、漏管,三明市明溪县实行社区矫正“163”执行模式和“12345”工作方法,对社区服刑人员各类信息做到及时有效掌握。 小陈是明溪县司法局一名普通的基层司法助理员,和其他司法所工作人员一样,每天前往社区矫正中心上班。小陈告诉记者,“163”执行模式是指建好1个社区矫正中心,实现刑罚执行、监督管理、应急指挥、集中教育、心理矫治、社区服务与帮扶等6项功能,落实县级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3个机制,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更好地顺利回归社会。 在此基础上,明溪县司法局又推出社区矫正“12345”工作方法,为广大社区服刑人员上好入矫第一课;做好谈话走访,定好矫正小组与矫正方案两个环节;实施好日常监管、严格分类分级管理、严明考核奖惩三项监管措施;开展好入出矫、思想、心理矫治、社区服务四项教育;落实好结对、联动、人文、互助、就业创业五类帮扶,形成严密、全面的监管教育安全网。 2017年11月14日,省司法厅专门在明溪县召开全省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会议,向全省推广明溪的执行模式和工作方法。同年12月19日,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对三明市明溪县社区矫正工作作出批示肯定:“希望在总结推广明溪县社区矫正163执行模式和12345工作方法中,不断把握工作规律和特点,切实发挥社区矫正教育人,矫正人的功能作用,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 部门联动更加紧密了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依法履职,所以近年来我们着力解决司法行政机关唱独角戏的问题。”三明市司法局局长刘叶爱介绍,2017年该局不断完善公检法司联动协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更有助于司法行政机关及时掌握、研判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形势。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需要从建立外部协调协作机制,在加强基层工作力量,杜绝脱漏管、降低再犯罪率等方面努力。”三明市司法局副局长陈官钳说道。不久前该局与三明市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社区矫正警务协作工作的通知》,搭建社区矫正警务协作平台,创新运用公安机关大数据优势,每月与公安机关对比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涉嫌犯罪、外出使用身份信息和不予出境报备,及时掌控监管动态;将大数据比对结果按季度在全市进行通报,对大数据比对,清查出的重新违法被公安部门处罚、涉嫌犯罪刑拘、擅自外出的社区服刑人员一律从严从重处罚。 2017年12月,三明市司法局联合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明溪、梅列开展社区矫正假释人员回访工作,详细询问假释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的个人生活、工作、家庭情况,了解假释人员思想动态和改造情况,并重申矫正监管纪律,以强化其遵规守法意识,预防和减少犯罪再次发生。 “对司法局提交的涉嫌漏罪、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名单,我们会第一时间关注刑事制裁结果,及时启动收监程序,依法作出裁定。”市中院工作人员说,目前各区县法院对辖区社区矫正重点人员实行动态管控,及时加强与公、检、司的信息互通,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教育形式更加丰富了 2017年7月,三明市司法局与福建爱恩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为尤溪县组织新入矫服刑人员开展“入矫第一课”心理辅导活动,使社区服刑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 “对于社区服刑人员,心理上给予一定的矫正,是十分有必要的。”三明市司法局社矫科科长刘翔介绍,近些年,社区服刑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心理的不成熟导致了犯罪。在心理辅导时,心理咨询师与社区服刑人员面对面交流,通过开展入矫心理教育,帮助他们从心理上适应身份,端正态度,提高教育矫正效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三明市司法局不断创新社区矫正教育方式,扎实开展思想道德、法制和社会公德等教育,注重矫正个案、心理疏导,组织社区服刑人员每月进行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目前全市已建立教育基地12个,社区服务基地105个。2017年来累计开展集中教育、个别教育和社区服务15000多人次,开展心理咨询7000多人次。 “在劳动中培养起了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为创建文明城市添一份力量。”社区服刑人员李某说道。2017年12月1日,永安市司法局“新启航计划”被永安市委文明办、永安市志愿者联合会评为永安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启航志愿者服务队是永安市司法局为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服务意识,修复其社会关系而创立的大部分由社区服刑人员组成志愿者队伍。今年来7月以来,该队伍活跃在永安的大街小巷,共组织了10余次交通文明劝导、助力创城及清扫卫生死角等志愿者活动,效果显著,受到其他参与志愿者合群众的好评。 (本报记者 黄丽青 通讯员 郑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