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福建省清流县嵩口镇梓材村乡贤理事会,在三明已经小有名气。梓材村乡贤理事会结合当地社情,在法治的框架下,以德治为补充,从2015年成立的“梓材村敬老奖学基金会”发展而来的。主要由一些德高望重、公道正派、老百姓认可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村内家族长辈以及外出经商返乡人员组成。 在中国农村精英大量涌向城市,乡村治理主体和手段呈现多元化的背景下,破解农村治理困局,办法之一是利用好“乡贤”这一资源。“乡贤”多有成就,又都怀有浓浓乡情,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以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传统乡村文化大有裨益,在反哺乡村、助推乡村治理,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敬老奖学 传承良好传统村风 每年的重阳节来临之际,梓材村乡贤理事会都会举办敬老活动,为村里逢60、70、80、90的老人们集体祝寿。开展“乡村民俗文艺表演”、“茶座会”、“评选孝亲敬老户”、“颁发敬老慰问品”等系列活动。而所有的活动经费都来源于每位乡贤你几百,他几千甚至上万的捐助,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全村形成了孝亲敬老的良好风气,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乡贤魏海荣,长期在外经商,事业有成后,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带头为敬老助学捐款,他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梓材的水土养育了我,无论我身居何处,都不要忘记我们是梓材人、是最亲的老乡,我们都怀有一颗报答家乡的心。”他一次性认捐10万(已捐6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30余名乡贤,踊跃募捐,除一对一募捐外,梓材村乡贤理事会已收到募捐的敬老奖学基金共12.8万元。 捐资奖学也是梓材村乡贤理事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每年暑假,梓材村乡贤理事会都会通过爱心募捐,组织开展奖学系列活动。近年来共对本村40多名考入大专以上新生奖励资助达5万余元,梓材村这个几百人的小村子先后已经有40多人考入本科以上院校,其中研究生6人。 乡贤们不仅定期捐助理事会基金,更是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可能失学的少年儿童。乡贤李某根得知本县沙芜乡铁石村两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即将辍学时,感到十分心酸。他亲自开车找到两名学生家属,主动提出个人承担贫困学生的学费。因此,从2013年起,他每年按期支付学费至今。如今两名学生已经在大学校园安心的读书,而李某根仍然默默资助着,并且要求学生和家长不要点名宣传他的善举。 春风化雨调纠纷 助力基层社会安定稳定 在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看似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追其原因往往错综复杂,而矛盾的化解离不开公序良俗的制约,梓材村乡贤理事会在协助村委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的同时也成立了“乡贤调解室”。调解室的成立,拓宽了矛盾纠纷化解的路子,凭借乡贤“威望高、信誉好、地熟、人熟、事熟”和为乡亲所信任的优势,坚持“用百姓的方法,解决百姓的事情”,在遵照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从民间“老理”出发,从乡情亲情入手,及时妥善地处理各类难点问题,维护邻里和睦、乡村稳定,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充分发挥了乡贤在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为文明和谐乡村创建提供生动实践。 村民黄某某,因为耕地、山场、邻里纠纷及村务不信任等诸多老问题,十几年来接连不断地向上信访。由于她对村干部的不信任、有怨气、有顾虑,问题迟迟没有化解,致使黄某某演变成为远近闻名的老上访户。“乡贤调解室”成立后,梓材村乡贤理事会的乡贤们积极找到问题的根脉,通过多位乡贤坚持不懈的走访、交心,以春风化雨的方式终于在去年重阳节期间,打开了她的心结,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了邻里和谐。 一家有难,倾村出力,彰显社会温暖 梓材村乡贤还常常自发组织重大疾病爱心捐助活动。多年来,在乡贤的号召下,村民坚持自愿的原则,每当遇到家庭有患重大疾病人员时,大家都纷纷捐款,奉献爱心。截止到2018年共为魏国生(癌症)、陈群莲(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捐款达6万元,参与捐款人数达百余人。 2016年8月本村村民魏根某因自己独自一人到深山老林采摘红菇,不幸滑落悬崖受重伤昏迷在深山沟里,家人与他失去联系,心急如焚。乡贤们知道后,迅速带头组织村民上山搜寻,大家通过3天2夜的不辞辛苦的搜寻,终于在一处悬崖下面找到了奄奄一息的魏根某。 村妇魏某某因长期患精神疾病,给社会、家庭和自己都造成了混乱,尤其是给她家庭生产生活带来了沉重负担。乡贤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乡贤理事会成立不久,乡贤们就开始协助村委介入帮扶,在民政救助、医保社保办理、治疗康复、签约家庭心理医生,用药指导、提供心理咨询、上门随访、监护指导等方方面面协助联系相关部门,一系列举措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如今魏某某病情已基本稳定,能正常服药、正常生活、和常人一样参加生产劳动。 当前,我们正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乡贤文化”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浙江“枫桥经验”至今已成为我们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板,“乡贤”成为农村仁人志士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探寻、鼓励和发扬像梓材村这样的乡贤精神文化,将乡贤文化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应该是一条破解农村治理困局的可行之路。(清流县嵩口综治中心:张太根 胡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