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泉州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泉州造半导体助力神舟游太空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25
摘要:财富生活频道:收录全球最新最奇的财富生活资讯,最新、最热、最精彩的娱乐新闻、明星八卦,最新笑话幽默、搞

  一切从零开始,1972年创办泉州半导体器件厂(简称“半导体厂”),1975年撒下微波射频“种子”,之后微波通信民营遍地开花,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一半以上的对讲机产自泉州,被称为“泉州现象”。在1980年5月18日,半导体厂为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提供微波混合集成功能组件,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之后该厂多次成功为神舟飞船载人航天试验提供配件。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市区镇抚巷55号的这家半导体厂,探访该厂两位元老。

  多方求才曲折办厂点燃微波行业星火

  泉州中侨(集团)半导体器件厂是国内最早生产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的专业化生产厂家之一,是一家技术密集型企业,是福建省首批高新技术企业,成立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

  张炼成,今年82岁,196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在半导体厂创建初期担任技术股长,负责技术协议商讨认定。“当时泉州并没有微波产业,一切从零开始。”他回忆说,1972年,为了响应国家发展电子行业的号召,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一群年轻人开始学习相关知识技术,而后聚集起来,由此奠定了泉州半导体器件厂初创时的人才基础,“从各个单位抽调人才,尤其是高校,我就是其中一人”。

  有了专业人才,还得对口培训,“派到上海、南京等地学习经验,终于把厂子办了起来,创办初期产品主要是二极管、三极管。”张炼成说,同期创办的还有泉州无线电元件厂(位于市区城西路)、泉州电子仪器厂(位于市区通政巷1号),“几十年过去,如今半导体厂仍然在坚持生产微波产品,继续为国防建设作贡献”。

  厚积薄发辉煌发展产值8年里翻20倍

  陈泽良,今年79岁,196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从1985年开始担任半导体厂书记,一直到2001年退休。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他,对半导体厂的发展点滴了如指掌。

  “1975年至1991年这十几年,是工厂发展辉煌时期。”老陈回忆说,当年在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任教的泉州人庄昆杰为半导体厂带来了技术和生产工艺,其他地区研究所和设计院的人才也被调入泉州,“我们厂成为国内起步较早的微波电路专业化工厂,从前期研发到后期自主生产,真正实现一条龙。”在此基础上,该厂规模逐渐扩大,而且专业技术人员约占全厂职员的1/3。

  1975年后,该厂微波电路已达到较大的生产规模,能生产17个系列、200多种产品,其中的微波组件等产品还被作为零部件供给了国家信息部、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邮电部、电子工业部、水利电力部、航天部、总参通信兵部等。当时泉州微波通信工业全省著名,“1991年,半导体厂发展达到最高峰,年产值达到619.68万元,在全省同行中排第一”。资料显示,泉州半导体厂产值从1983年的30多万元,至1991年达到600多万元,“这短短8年时间,整整翻20倍,令人振奋!”

  为运载火箭提供组件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

  上世纪70年代,泉州半导体器件厂集聚了一大批来自部队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带来了当时在全国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这家国内最早生产微波射频功能组件并经总参通信部认可的军工部件定点厂,撒下了泉州微波通信产业的种子。

  “接到这张特殊的订单,全厂高度重视,从技术人员到一线生产工人,全方位调动起来。”张炼成回忆道,当时对于产品的定型,还特别邀请了全国各地专家来泉州一起协商讨论。1980年5月18日,泉州半导体器件厂为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提供微波混合集成功能组件,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

  有了这次良好的开端,各种订单纷至沓来。1991年5月,该厂生产的多路定向耦合器应用于北京正负离子对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该厂生产的28V/20W加热片,为神舟一号航天试验飞船成功配套;2004年4月,该厂生产和负责维修的器件在神舟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中呈现良好性能……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