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泉州9月20日电(通讯员杜宇 黄思雄)“这个小程序真的是很方便,打开微信往下一拉就能看到了,感觉检察院就在手机里!”家住洛江的蔡女士兴奋地说道。近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检察院对该院打造的“随手拍”平台进行了升级优化,实现“随手拍”举报2.0版,只要微信添加小程序就可以随时随地向检察院举报身边的违法活动。 如何才能有效的联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更快、更好的维护社会公益,是该院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更好的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责,2018年该院自主开发“随手拍”平台。 三年前,一通群众的举报电话,引发了该院检察干警的思考,也为“随手拍”平台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2016年4月,一名群众向该院反映,位于洛江某街道的垃圾填埋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检察官立即进行了解,发现该垃圾填埋场作为泉州市中心重要的垃圾处理终端设施,每天大约要消纳处置中心市区大约700—800吨的生活垃圾。事关社会公益,检察机关责无旁贷,市、区两级检察院立刻展开调查,发现该垃圾填埋场受限于资金等原因导致盲管堵塞,最终出现垃圾渗滤液泄漏,形成雨污混流现象,对于库区外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有效解决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该院依法向洛江区环保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经洛江区环保局督促,泉州市环卫处及时对雨污混流问题进行应急整治;另一方面,两级检察院加强与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的沟通联系,最终成功推动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向市政府专题请示。泉州市政府最终研究同意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系统的项目建设方案,项目投资预算达7935万元。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系统的改扩建项目最终于2018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问题解决后,该院干警陷入了思考:洛江辖区地形狭长,规模企业相对较少,小型企业排污现象发现难、查处难,加之该院干警少,如何为建设智造生态新城区的目标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2018年,泉州市检察机关在全市启动“网格化+检察监督”工作模式,在该工作模式探索中,该院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和实际工作现状,聚焦如何使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将发生在身边且较为关注的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及时向检察机关反映,同时解决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线索来源少问题,自主开发了“随手拍”平台。由检察机关助推相关行政机关及时解决辖区内存在的问题,形成监督合力,共同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构建“大美洛江”。 “你是否觉得天没那么蓝,水没那么清?你是否觉得吃的食物、用的药让你不放心?你是否觉得村里的田地被人乱占,又没人敢管?你是否觉得有人在乱抓野生动物,无人监管?洛江检察“随手拍”帮你解决!”这是该院对群众的承诺。 通过“随手拍”平台,群众可以对身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违法活动,随时随地向检察机关举报,由检察机关进行监督。 群众只要拿起手机,关注洛江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洛江检察”,点击右下方“随手拍”,阅读举报须知,点击“我要举报”填写相关信息,上传照片或者视频,最后提交即可完成举报。 同时,该院将对反映人全程保密,消除反映人担心反映问题被报复的问题,免除反映人的后顾之忧。此外,该院还会根据反映人反映的问题结合案件办理情况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随手拍”举报平台后上线后,许多群众都成为了检察机关的“小眼睛”。不久前,杜某就因非法采矿被群众在“随手拍”平台上举报后被批准逮捕。 该院检察官表示,今年2月至5月间,杜某在未取得采矿许可的情况下,在洛江区某五金机械加工基地进行非法采矿、碎石和机制砂。杜某不但将加工后的碎石和机制砂用于自己建厂房,还作为建筑材料出售给他人。 群众发现后,将杜某非法采矿的视频上传至“随手拍”举报平台,随后,该院立即督促洛江区自然资源局组织执法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并对破坏的矿产资源进行鉴定后移送至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日前,该院以涉嫌非法采矿罪对杜某批准逮捕。 2019年以来,洛江检察“随手拍”已收集各类有效线索20余条,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5件,督促行政机关清理危险废物2.3吨,清理建筑垃圾近1300吨,恢复被破坏林地0.76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