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碧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炳金表示,目前垃圾分类处理仍有“短板”亟须补齐。一方面,公众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还不够,主动分类投放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一些配套政策还有待完善。“近年来,业界大多看到了垃圾分类市场的前景,想介入这一市场,但由于在部分垃圾的回收资质方面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导致没办法进入。例如,前两年我们想在泉州从事废电池收集,但在询问环保部门时,发现暂时无法办理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 福建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项目经理许奎星认为,政府的扶持、引导也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入驻园区的企业投产后,根据所产生的本级增值税所得税留成部分,设立产业扶持基金,按照入园企业年度缴纳的增值税及所得税所形成的南安市本级留成财力控制,给予前三年不低于全部财力的奖励,后三年不低于一半财力的奖励,并且园区提供技术、金融的服务,让企业主导自身的生产经营。” 在杜欢政看来,上海首次明确对生活垃圾全流程进行分类,确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和相应法律责任等,基本建成覆盖分类运输、分类中转至末端处置的全程信息化监管平台。 责任编辑:钟小雯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关信息或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