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泉州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创新驱动引领泉州加快转型升级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8
摘要: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泉州进入经济转型窗口期和新旧动力转换期。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快催生新经济

原标题:创新驱动引领泉州加快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引领泉州加快转型升级

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泉州进入经济转型窗口期和新旧动力转换期。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快催生新经济增长点,坚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引增量与补短板紧密结合,打一场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战。

1-8月,泉州全市累计产值超亿元企业1660家,完成工业产值689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6%,同比增长9.9%。其中,产值超5亿元企业285家,完成工业产值387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1%。供给侧改革初显成效,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倒逼转型

泉州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也是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爱拼敢赢的泉州人在这个东南边陲的海丝起点城市,铁心创业,打造出纺织鞋服、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和食品、建材等一批千亿、百亿产业集群,经济总量连续17年雄踞八闽首位。

但泉州远离科技发达的大都市,大多企业脱胎自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作坊,技术基础薄弱,人才短板突出,快速发展的鞋服等传统产业,到了一定阶段,难免遇到技术上的瓶颈制约。而随着新常态下全国乃至全球产能过剩、增长趋缓,更倒逼泉州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

位于泉州北峰的微柏公司,就是传统产业在新常态下,从供给侧改革中迸出的一朵“数控之花”。

微柏公司总经理蔡华强的父亲,是长期从事汽车配件生产的企业主,在泉州鲤东和四川成都分别拥有汽配厂。汽配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负荷重,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使企业利润日益微薄。为提高效益,四川大学机电系毕业的蔡华强,在参与家庭汽配厂的管理后,致力探索汽配业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的新路。在他主导下,蔡氏企业研制出智能设备,大大提高汽配工厂的效率,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在汽配企业获得突破后,市场感觉灵敏的蔡华强,意识到数控智能产品将拥有无限潜力,于是创办微柏机器人公司。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专注于用数控手段,开发智能机器人设备,如焊接机器手、缝纫机器手、外墙贴砖机器手、饼干果冻生产机器手,服务于用工多、劳动量大的汽配、建筑、服装、食品等行业,成为泉州数控领域的佼佼者。

“微柏的脱胎换骨,严格说来是从供给侧入手,创造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探寻出企业发展的新路径。”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金龙说。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形成较大的总量基础,制造业集群优势明显。从家底看,泉州经济规模较大,2015年GDP完成6138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省的23.6%;

(上接第1版)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民营经济占GDP的80.9%、工业增加值的88.6%。目前,全市市场主体55.4万户,其中企业16.8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48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6件、中国驰名商标146件,上市企业99家,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以制造业为主体,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3.7%,占全省的29.3%。然而,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内外宏观环境急剧变化,泉州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日益凸显,泉州经济面临市场两端挤压,发达国家需求萎缩;东南亚等后发国家的低成本、零关税竞争,抢走不少订单;出境购物热、海淘热等需求外溢折射出泉州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症结。作为民生产品制造大市,泉州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新形势新常态下,泉州如何转换发展动能,力争实现经济质量总量双跨越?

泉州市领导认为,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五个泉州”建设、实现质量总量双跨越的决定性一招。近年来,中央关于“五大发展”“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指导方针,以及“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抓住经济新常态下继续发展的要害。泉州深入贯彻中央战略决策,按照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的部署,提出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现代化泉州,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到2020年超过9000亿元。

迈步新生

省委、省政府见势早、出手快,出台产业转型、智能制造、双创等含金量及操作性很强的政策,及时助力全省各地转型发展。

纺织服装、运动鞋、石材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0%、40%和50%……对泉州传统产业来说,市场占有率的数据有多鲜亮,化解过剩产能、提升有效供给的压力就有多艰巨。顺应需求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趋势,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泉州政企携手,打响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围战。

以打造“中国制造2025”地方样板为目标,以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推广应用为支撑,以政府全方位服务为保障,近年来,泉州制定实施“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质量品牌提升三个专项行动,实施17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打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局面。今年6月20日,全国“数控一代”现场会在泉州召开。

机器换工愈演愈烈——传统产业正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3C钻攻中心、数控一代装备的推广应用。去年泉州实施“三个一千”推广计划,组织30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和1000多家应用企业开展试点示范,今年将继续开展新一轮推广计划,力争新建15个以上示范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全市规上企业生产过程装备数控化率达40%。

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二大涤纶低弹丝生产企业,公司先后投入2.5亿元,与东华大学、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和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对传统的生产线、包装和库存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节省人力15%,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品综合能源消耗均领先国内同行业水平。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Dorst公司合作,对卫生陶瓷新型高压注浆成型工艺技术进行研究与改造,实现卫生陶瓷产品成型、干燥、半检、施釉工序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相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产能是国内传统模式的3倍以上,节约人工四分之一,综合人均产量是当前国内传统模式的4倍。同时,公司研制的智能马桶盖质量可与日本产品相媲美,价格上又有优势,去年一年该产品就销售4亿元,今年估计再翻一番以上。

广泛集聚专业创新要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泉州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创新机制和要素结合不紧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一些企业向高端发展后,人才紧缺问题更突出。为此,泉州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着力引导创新要素集聚、改革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技术服务,把社会、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用起来、培养起来。在建设创新平台方面,引进国家数控分中心、中科院泉州装备所等33家高端平台,持续推进“一县一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引导骨干民营企业建设新型科研机构,如推动泰克通讯等多家骨干民营企业出资1.7亿元建设微波技术研究院;在推动技术对接方面,坚持“政府先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千家企业技术开发应用和咨询服务,积极对接中关村科技服务模式,合作共建中关村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海西基地,目前已有20个服务机构注册落地泉州。在设立产业基金方面,逐渐改变涉企专项资金“直补”“无偿”方式,建立股权投资、跟进投资、分险化险、担保服务等较为完善的产业基金体系,扩大乘数效应。加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等实质性运作,助推高新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