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二年(1079年),朝廷又调陈偁回泉州任知州,他已年逾六旬,繁忙的政务使其积劳成疾。但当接到朝廷下旨“从其议”,陈偁兴奋之余,邀同僚一道举杯庆贺,居然“药到病除”。泉州市舶司的设置,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还促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扩大了与阿拉伯商人的贸易往来,泉州也成为我国著名的通商港口。
原标题:与泉州市舶司 北宋年间从沙县贡川(今永安市贡川镇)走出的陈偁,生于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曾两度出任泉州知州,前后十年。《宋史》记载,陈偁在泉州任上的政绩,莫过于兴修东湖水利和竭力申设市舶司。 泉州东湖又名七星湖,至今“星湖荷香”仍为泉州十景之一。陈偁从开封知州调任泉州后,便动员民众疏通灌湖,但继任的开封知州一纸将他状告朝廷,称其在任上曾动用库银救济灾民,使府库亏空五千万缗(一千文为一缗)。为此,陈偁被罢官。泉州士民闻讯,感于有恩泉州民生,用牛车汲水灌入东湖,使环湖四万顷良田得以灌溉,实现旱涝保收。三日之内,乡绅发动士民捐钱五千万缗,“偿负而赎其罪”。朝廷收回成命,改陈偁为静州(今安徽潜山)知州。 陈偁抱憾离开泉州。因为他申置市舶司的愿望未能实现。陈偁的父亲世卿曾任广州知州多年,多有政绩,如废除计口买盐制度,方便百姓日常生活;又曾上奏经允许实施对外国运进广州的货物,除进贡的以外,其余均征收交易税,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广州也先于杭州等港口设立了市舶司。正因先父作出楷模,如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既真正起到“海关”的功能,还能实施政府管理外商的职能,故此陈偁在泉州任上不遗余力地申奏设置市舶司。 元丰二年(1079年),朝廷又调陈偁回泉州任知州,他已年逾六旬,繁忙的政务使其积劳成疾。但当接到朝廷下旨“从其议”,陈偁兴奋之余,邀同僚一道举杯庆贺,居然“药到病除”。泉州市舶司的设置,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还促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扩大了与阿拉伯商人的贸易往来,泉州也成为我国著名的通商港口。 贡川客家古镇巫峡修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陈氏大宗祠,正堂恭奉开基始祖唐中丞雍公,庑廊右侧塑有陈偁雕像,为后世子孙和乡人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