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泉州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展示活动在泉州举行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03
摘要:台海网11月3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姓氏图腾是每个华人的符号标志,是家族血脉的传承,是全球华人最原始DNA。日前,情系根魂梦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相约侨乡古城系列活动在泉州举行。用现代前卫的设计,创意性地展示姓氏文化,让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关注姓氏文化。

台海网11月3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姓氏图腾是每个华人的符号标志,是家族血脉的传承,是全球华人最原始“DNA”。日前,“情系‘根·魂·梦’——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相约侨乡古城”系列活动在泉州举行。用现代前卫的设计,创意性地展示姓氏文化,让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关注姓氏文化。

日前,一场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展示活动在泉举行,唤起了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关注姓氏文化的热情——

现代雕塑展示华人姓氏文化

习姓雕塑

市民参观姓氏雕塑群

姓氏图腾是每个华人的符号标志,是家族血脉的传承,是全球华人最原始“DNA”。日前,“情系‘根·魂·梦’——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相约侨乡古城”系列活动在泉州举行。用现代前卫的设计,创意性地展示姓氏文化,让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关注姓氏文化。

现代雕塑 展示汉字精髓

日前,由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情系‘根·魂·梦’——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相约侨乡古城”系列活动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展览展示了著名雕塑家李廷贵创作的101个姓氏雕塑,100个姓氏起源故事、泉州宗祠文化和移民家族图版、部分泉州家谱和“根脉寻踪”视频等,通过内涵丰富的姓氏、族谱、宗祠文化和形式多样的展示手法,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华侨华人对故土家园的亲情和乡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溯源追宗、敬祖爱乡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姓氏、族谱、宗祠是记录家族血缘的标识符号,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之根,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心中永远解不开的情结。“树高千尺不离根,海内外炎黄子孙,无论走多远,在何处,总忘不了其摇篮血迹、乡土故里。”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陈晓玉说,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顺应海外乡亲的寻根愿望,以姓氏文化为依归,收录谱牒、方志、宗祠、碑铭、社团、侨乡等文献史料,通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将建成集寻根谒祖服务、姓氏族谱查询、宗亲联谊互动、社团交流往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服务,对接海外乡亲寻根需求。广博精深的姓氏文化,仿佛一道道桥梁,跨越千山万水,跨越重洋万里,将世界的华裔族群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凝聚在一起,携手奔向新时代,同圆共享中国梦。

姓氏雕塑是现代表现手法与传统姓氏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创作者运用穿越时空的思维方式,游息在传统文化博大广袤的世界中,以史前文字为雏形,摄取甲骨文、鸟虫文、籀文、钟鼎文、金文等创作元素,将姓氏文化以前所未有的现代雕塑艺术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重燃人们对姓氏文化的关注和热情。“李廷贵打造10年之余的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就是在寻找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建立民族图形意识。”泉州刻画艺术家吕照明说,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以汉字为基础,用雕塑的手法,立体地诠释汉字图形,全方位地展现汉字的精髓,将平面书写的姓氏文字注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元素,使之鲜活有力地站立起来。

陈姓雕塑

王姓雕塑

族氏铭文 传递独特信息

“族徽”是通俗的说法,如果准确的说法当用族氏铭文一词(也就是青铜器上的部分铭文)。铭文文字简短,多数仅铭一文或数文,这类铭文具有较强的“象形性”,数量多达4000多余条,最初学界不认为是文字。

青铜时代的铭文乃是中国有文字历史的开端,其两大特点:国之大事,在祀与戌。型制为:“礼器”与“武器”,一文一武,一弛一张。

殷,夏商周最重要的商晚期,从盘庚到纣(帝辛)历八代十二王,即: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殷(青铜器)的铭文主要以族氏名出现,体现出古人尊天、敬地、孝道。

学界金文泰斗们多年来论证万千,一直在“族徽”内容、形式、喻意、内涵上进行探研。譬如:容庚《金文编》,吴大溦《说文古籀补》,王国维《国朝金文著承表》,朱凤瀚《商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复合氏名》、《商周家族形志研究》,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高明《古文字类编》等提出与论述“图像文字、图形文字、画文字、文字画”、“记名金文”、“族氏铭文”、“族氏符号”、“族氏文字”等诸多观点。也有观点提出,族徽均应为“胙之土而命之氏”的氏徽。

李廷贵认为:“这些为达成姓氏‘族徽’文化共识和自信奠定了基础,‘族徽’遗产将会传达出更多强烈的文化信息,具有权威性、艺术性、象征性、识别性、表意性、会意性、想象性,同时具有重要的氏族图腾意义,有抽象氏族或家族的标记,有能量的传导、释放和祈福功能。这对研究族氏、氏族、姓氏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源泉和背书。”

黄姓雕塑

戴姓雕塑

追本溯源 继承造物精神

我国在夏代以前曾有许多部落或部落联盟活动在广袤的国土之上,传说黄帝、炎帝、虞、舜等人曾为开创各自的部落,做出许多突出的贡献。他们不仅在生前,死后也被本部落族人当做神明看待,并且名字也被用来当作各部落的代称和符号,这些代称和符号无疑都是最原始的“姓”(族氏),后来各部落又进一步分衍为许多支族,支族有关的人或物命名就是最早的“氏”。

姓源于氏,氏系于姓。在奴隶社会,“姓氏”为奴隶主贵所专有,奴隶们只有名字而没有取得姓氏的资格。战国以后我国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获得了“姓名”,于是“姓”才变成了一般平民的统称。到秦汉时期,“姓”和“氏”已经混为一谈。秦汉时期收入18姓875氏。汉代的姓氏书《急就章》收入130个姓(其中单姓127个,复姓3个)。唐代初年编修《大唐氏族志》收录2255个姓,2568个氏。明朝人陈士元著有《姓》一书,收录姓3625个,氏4657个。《中国姓符》收录6363个,《姓氏词典》入录达8000个,我国实际使用的姓氏大约有12000个。综上所述,我国的姓氏约1万多个,至今仍在使用的有3000多个,其中较为常见的有500个左右,人口较多的姓氏约100个。

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人生是一个寻根之旅的过程,寻生命之根,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寻文化之根,文化之根在哪里,在远古,在民族,在空间。越是原始的越是现代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空间的越是未来的。追本溯源,寻根谒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李廷贵表示:“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的造物思想精神内核,唤醒建造自己的民族图形意识,继承民族的造物精神,重视‘博古通今’的民族自信,在中国文化语汇下传承式创造,融合当代审美意趣与理想需求,从历史和传统中寻求并汲取创新的智慧与元素;遵循文化创意精神内核,彰显民族的气质内涵与根系的美学文化。”

张姓雕塑

贾姓雕塑

白姓雕塑

图形意识 再现姓氏文化

长期以来“图”作为形与相的形式,常被只当作“图画”来看待,忽略了它的语言功能,人类走到今天,习惯于语言、文字传达意义的方式,忽略了图像思维。其实,原始社会的“画”便是文字,是先有画儿后有文字的,原始的画就是人类最早的文字语言。

图形是人类最早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早的文字。如果一个民族不认识、不理解、忘掉或丢掉自己的民族图形是可惜、可怕、可悲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10多年来发起寻找中国元素,建立一个民族文化符号的大行动。我们从华人身上,文字身上,汉字身上,姓氏汉字身上,远古的青铜铭文身上,‘族徽’身上摄取(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在尊重远古造字文化轨迹的同时,解开其中的神秘文化符号和祈福密码。运用穿越时空的思维方式,去游息博大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后现代的文化创意精神,采用雕塑语言,走进了漫长的‘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的创造长河之中。”李廷贵说。

图形能最直接、最有效地开发人类的智慧,人对图形的信息接收是一种先天的天性。而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就是在寻找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建立民族图形意识,以史前文字为雏形,摄取甲骨文、鸟虫文、籀文、钟鼎文、金文等创作元素,将姓氏文化以前所未有的现代雕塑艺术形式呈现出来,重燃人们对姓氏文化的关注和热情。

哲学思维 追求内敛气韵

李廷贵的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有着自己的创意理论、艺术形式和文化定位。

从汉字造字起源看原始人的祖先字样,古人敬天、遵地、孝祖。通过“族徽”“示祖圣”的造字看出天礼、地律、人伦的关系。

“李廷贵通过曾祖和祖先的‘族徽’图式,展示出其‘神力’。整个的雕塑设计结合‘姓自女生’母体之容、之伟岸,以生命之孕育的形态出现。”泉州砖刻艺术家曾永卿说。

吕昭明认为:“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雕塑创意形式上以‘米字系’为借力,大胆强调力的外张和母体内驰蕴含之感与展示,在形式上以一种矛盾体出现。在思维上,以民族文化东方哲学思维为切入点,创意更是大胆追求内敛的气韵。外在张力传达一种诗意的境界和隽秀之美。在表现手法上放弃西方雕塑倾向物象、表象的写实和感官的刺激,而在雕塑的深层生命内蕴中进行思索,气氛的烘托与意境的营造,更多着眼于现象之后的现象,汉字之后的汉字,姓氏之后的姓氏。”

空间是想象的去处,雕塑本身就具备了空间美学,而姓氏图腾雕塑更多是从物理空间走向全新的姓氏文化空间。空间不是居住,更多的是复活。曾永卿说:“在中华姓氏现代雕塑群里,其形状不再用于文字的发音和含义语境的空间,那是一种民族生态、生殖繁衍的象征,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空间的存在,是汉字背后的汉字,是汉字中的图式,是图式中的汉字;是一个全新的文化空间与符号——立体、行走、干净、空灵、抽象而又具象,演绎了远古与现代文化视角的交织与碰撞,演绎了古代、前现代、当代、后现代思维方式的融合辉映,也演绎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寻找与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