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道两侧明沟改暗沟,破损路面已修补好。 对池塘进行底层清淤 早报讯 (记者 张素萍 通讯员 黄凯杰 文/图)近日,鲤城区常泰街道上村社区启动社区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工程,居民通过自筹资金,改造污水池,修补破损路面,主动拆除菜地和围栏,配合主干道硬化施工……未来这里的人居环境有望实现大提升。 鲤城区常泰街道上村社区由原有的三个自然村整合组成,新宅村是其中之一。在新宅村内一处池塘边,工人们正进行底层清淤。据了解,该池塘面积约800平方米,原为新宅村的蓄水池,用于农田灌溉。近年来,因上游居民排放生活用水逐渐增多,加上雨天积水,池塘内淤泥堆积,水质变差,散发出一股恶臭,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此前社区已多次对池塘进行清淤,但是治标不治本。为彻底解决黑臭水体问题,提升社区环境,在社区的协调、支持下,居民自筹资金,对池塘进行清理改造。 “我们几个小组长牵头,组织居民自发筹集资金准备把池塘改造成污水池,今年5月初开始动工改造。”该社区的杨进胜表示,目前污水池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池塘底层清淤,改造完成后,污水将通过排污管道直接排入市政管网。此外,社区还对新宅村主干道两旁的沟渠进行改造,将明沟改为暗沟,并对破损路面进行修补。 在上村社区另一个自然村——常春村,村内主干道施工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常春村位于紫帽山下,主干道是一条泥土路,长约160米,两侧有居民10余户。“每逢雨天,这条路泥泞不堪,山上雨水也淤积于此,有时还涌进居民家中。”上村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志勇介绍,这条路也是群众前往苏夫人姑庙的必经之路,每逢庙会拥堵不堪,有些居民在两旁种菜、养鸡鸭,更加剧交通负荷。在苏夫人姑庙董事会的协助下,社区居民自主筹集资金20余万元。“在社区的协调下,居民还主动拆除两侧的菜地和围栏。”陈志勇说,除路面硬化、拓宽,此次改造还将居民生活污水管道接入了新铺设的地下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