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模式郭景也试过,当时身在广州的郭景也试着从老外那里接单,然后再将订单传回莆田工厂,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直到一次一笔百万元的高仿鞋订单,在发往广州的途中,被警方发现并没收了,郭景开始思考转行的问题。 “很多人在做仿鞋,但是他们真的不快乐。 大家白天闭门不出,凌晨开始偷偷摸摸做生意,成天担惊受怕。” 转型之困 政府和淘宝对高仿鞋的打击力度加大,打压着靠复刻正品鞋打擦边球的生意。根据阿里巴巴不完全统计,仅在2014年淘宝查封莆田卖家账号就超12万个,许多来自莆田的店铺被淘宝永远“封店”。 因为仿鞋,莆田也被扣上了“假货”的帽子,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莆田鞋心有余悸。 原莆田副市长蒋志雄曾公开表示,莆田有近20万人从事与鞋业相关工作,光靠严打,似乎不能解决问题,转型迫在眉睫。一味地打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开始进行正面的引导,鼓励大家创立自主品牌。 2010年,郭景注册了品牌。“10个人里有9个人说我神经病,”做运动鞋品牌门槛高,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大,而郭景的资金实力很难支撑起一个新生品牌。 郭景带领团队研发产品(右一) 至暗时刻,一场活动救了郭景。2015年,阿里巴巴以莆田为起点,启动中国质造战略项目,与当地政府联合,尝试让一部分高质量的鞋类自主品牌先发展起来,带动更多售假商家展开转型,成为自创品牌的分销商。“第一批选了5家企业试水,ONEMIX就是其中之一。”莆田市电商协会秘书长林振华表示。 为了抓住机会,郭景放弃了所有的代加工订单,全心投入到生产ONEMIX的线上销售中,与他同时期抓住机会的还有双驰、沃特、思威琪、洛驰等品牌。 “对于我们这种小品牌来说,这样的投入就像赌博,要不成功要不倾家荡产。”结果是可喜的。在中国质造的莆田好鞋专场里,3天活动卖出17万双,平均1.5秒卖一双,活动期间卖掉了17个品牌4年的线上销售总量,在那场活动中ONEMIX卖出了3万双鞋子。 自此,莆田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走访市场我们还是会发现很多产品都留有大牌痕迹,“习惯模仿使得本土制造业缺乏创新能力,”一位商家表示,莆田鞋要拓展市场,就必须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艰难一步,但大多品牌还停留在传统的电商营销上。 实际上,制约莆田鞋业发展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人才缺口,莆田本地的高职院校较少,造成了人才流失的现状,“我们给运营的工资开4500元,还是招不到人。”一位卖家表示。 第二,地域限制,莆田地处福州与厦门的中间,高铁半小时就能直达厦门,不少人都前往厦门创立品牌,“厦门有一些跨境等政策的优势,这些都是莆田所没有的。” 第三,很大部分制假人的思维还没转变过来,他们依旧通过灰色的途径知法犯法。 “虽然很艰难,但是我们莆田有最好的制鞋基因,我相信好产品一定能被发现。”身兼莆田市电商协会会长的郭景正酝酿着一个抱团取暖的计划,想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建立莆田馆,聚集所有的莆田鞋类商家,共同打响莆田鞋的知名度。 玩觅的公司 目前,莆田已涌现出ONEMIX、莫蕾蔻蕾、吉普森、走索、沃特、古奇天伦、石迹等等上百个本土自主品牌。其中,莫蕾蔻蕾等6家企业成功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 寻找机会 卖仿鞋的时候想尽可能低调,做自主品牌却想最大程度高调。 “特步、361°、李宁能够拿出1-2千万买央视广告,而这些投入对我们来说就是赌命。”缺少资本投入,一个中小型品牌如何自救?郭景很无奈,“我也在思考品牌的发展,是请明星代言还是怎么样,一直很纠结。” ONEMIX现在的复购率达到40%,他们开始抛弃传统的流量运营手段,往品牌内容方向迈进。“我们应该学习品牌理念,发现用户的痛点,学习做品牌文化、做内容。” 去年,阿里鱼的商务专家语录带着《流浪地球》的IP找到了郭景,《流浪地球》与ONEMIX在理念上的契合度,让郭景毫不犹豫的签下了合作。 “总听身边的人说美国科幻大片,我不相信我们拍不出高水准的科幻电影,就像我不相信我们造不出高端运动鞋品牌一样。”一双“流浪太空鞋”在电影上映之前就进行了预售,销量不算火爆,但也远超之前。 太空流浪鞋最初手稿 实际上,早在2017年这款鞋的雏形就已产生,后进行了多轮改造,打造出了一款一鞋三穿的运动鞋。刚出产的时候很笨重,像铁鞋一样,团队前后耗费了3年时间,报废了5套磨具,不断打磨,才有了现在轻巧的款式。 目前,ONEMIX的日均能售出1000多双鞋,相比目标“追上耐克”,暂时还是不可能的任务。出海成了应对竞争压力的另一个策略。据郭景介绍,目前ONEMIX在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注册了公司,“卖了2年了,客单价可以卖到60-70美金,比国内销售好。” 相比国内,国外的竞争压力较小,除了价格较高的国际品牌,剩下大多是价格较低的品牌,ONEMIX的加入正好打了中间价位的市场空白。目前,ONEMIX通过速卖通等各个渠道出海,然后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产品的修改升级。 郭景举例,美国一个客户拿到鞋,在鞋垫下面有缝线会硌脚,后来就要求一样整齐,剪到底。“有要求就要改良。”郭景说,以前的标准比较老套,用户的需求不断提升,相对于品牌自身也要不断升级。 索罗芬一样也是一个从墙内摘花墙外香的莆田品牌。工厂之前一直在接外贸OEM订单专做雨靴, 2016年创立的,从跨境电商起步,主推3D打印鞋底、自动绑鞋带、碳纤维加热鞋垫等新技术,平均客单价维持在50-60美金。通过ins、facebook等社交媒体,索罗芬累计了2-3万的海外活跃用户。 今年,创始人黄逢春想试试竞争更为激烈的中国市场,看看他们的创意产品是否有销路。目前,黄逢春最头疼的是质量把控,要做到跟耐克、阿迪等工厂的质检一样,“几百道流程都要卡住。” 在诸多困难面前,不少商家还是选择坚持。他们也从未想过再回到昔日的仿鞋江湖里。莆田人何敏早期开过童装专卖店,也在淘宝上进货卖过仿鞋。2013年创立品牌CCE,一开始就切入豆豆鞋领域。品类过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品牌的发展,意识到后,他们增加了休闲鞋、跑步鞋、板鞋等多个品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