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莆田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炒鞋平台生意经:“毒”们把球鞋制成了“精神毒品”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17
摘要:中国鞋网 06月14日讯,优衣库 x KAWS的刷屏,让普通瓜众和消费者看到了一场潮流消费市

      中国鞋网06月14日讯,优衣库 x KAWS的刷屏,让普通瓜众和消费者看到了一场潮流消费市场“丑陋”的一面。可是,这样的情景在潮流消费市场里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随着2016年消费升级,“他经济”开始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消费活力。相较喜欢在化妆品、服饰等产品上持续投入的女性消费者,男性消费者更喜欢把财力和精力花在鞋帽身上。

  消费的大幅提升,必然引来资本的关注。就以专注男性潮流消费品的“毒APP”来说,目前预计投后估值已达到十亿美元,与此同时GMV在2018年达到了百亿元,2019年有望达到数百亿元。在这一系列可怖的数据背后,是一场真金白银的男性消费狂欢,但也不得否认的是,在资本和市场炒作下,这也是一场“精神毒品”的变相滋长。

  既当裁判,又做运动员

  

炒鞋平台生意经:“毒”们把球鞋制成了“精神毒品”


  玩鞋踩雷(买到假货),是潮鞋行业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巨大的利益趋势下,以莆田为首的国内造鞋厂家开始模仿热款球鞋,争夺市场蛋糕。被炒至数千元的AJ,有时候买高端仿货只需要1/3的价格即可入手。

  为了避免买到假货,国内相应的球鞋垂直交易平台开始应运而生,包括毒APP、NICE好货、GET在内的三大平台开始推出“先鉴别,再发货”的有偿鉴定服务,平台对卖家手中的售卖产品进行了“强中心化平台”的监管,解决了不少新手菜鸟“怕买假”的担忧,也是当下球鞋市场交易火爆的重要推手。

  

炒鞋平台生意经:“毒”们把球鞋制成了“精神毒品”


  鉴定平台让交易安全门槛变低,有助于让更多活跃的新手进入交易所,但厂商的货品销售策略选择的仍是“惜售”,越来越多的球鞋玩家在追逐限量或特殊配色产品的时候,直接导致很多球鞋在发售当日的价格就翻番涨价。久而久之,用来穿的球鞋变成用来保值收藏的球鞋,黄牛闻风涌入,作为“鉴定中间商”的“毒APP”们也加入其中。

  以毒APP为例,平台一般情况下是作为中间方撮合买卖双方交易,在鉴定完毕后平台抽取成交价7.5%-9.5%作为佣金。而最重要的是,平台还会提供“闪购”发货,下单三天内就可以发货,这些库存都是平台通过特殊渠道垄断的库存,在适时的时间内向市场释放货量,赚取暴利,这意味着平台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

  “精神毒品”的市场养成

  

炒鞋平台生意经:“毒”们把球鞋制成了“精神毒品”


  男性消费者在消费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一直以来是保守的,在过去追求生活品质和个人形象上,更注重功能性和舒适性的产品更容易引起男性消费者的拥戴,这恰恰是男性消费者购买球鞋的“借口”。

  随着潮流消费井喷后所带来的视觉升级,球鞋的外观开始不断注入年轻化的设计理念,过去黑白灰蓝的传统配色已不是潮流的代表调色板。

  

炒鞋平台生意经:“毒”们把球鞋制成了“精神毒品”


  同时,比起豪车、金表、奢侈品来说,球鞋的价格要低得多,但产品本身所附属的文化调性和故事更容易形成大众谈资,并且更接近日常的社交场景中的共鸣话题。甚至于,在一些社交场景中,一些女性对男性用户的消费能力,都有了新的判断标准——看鞋。

  不可否认,一双被炒至数千元的球鞋,象征着一个人在穿衣方面的消费能力,这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甚至比一些二线奢侈品的价位还要高出不少。而球鞋所给男性用户带来的愉悦感,与过去女性用户购买奢侈品手提包的炫耀感如出一辙。比起买房买车来说,球鞋的炫耀归属感成本要低得多,慢慢变成了一场“精神毒品”集体聚会,价格水涨船高不足为奇。

  有“毒”的平台,有“毒”的规则

  

炒鞋平台生意经:“毒”们把球鞋制成了“精神毒品”


  4月底,“毒APP”接收到新的一轮投资,估值达到10亿美元。快速的野蛮成长,让平台整个生态链条超载前行。据悉,目前平台供应链信息不公开、鉴定环节不透明、甚至强买强卖等问题,已经成为“毒APP”在圈中被广泛诟病的重疾,这也是阻碍这个垂直领域继续做大的绊脚石。

  翻看微博和百度最近的搜索结果,不难发现著名网络投诉平台“黑猫投诉”陆续接到数起有关“毒APP”的投诉。

  根据圈内人士透露,“毒APP”在崛起初期,就被大量爆出官方鉴定师被淘宝买手店买通的丑闻,大量假货通过“毒APP”在内的球鞋平台鉴定交易至新手买家手中,买手店获取巨额利润,并为鉴定球鞋的鉴定师支付相应的好处费。

  

炒鞋平台生意经:“毒”们把球鞋制成了“精神毒品”


  另外,由于如今的球鞋市场一天一个价位,同样作为囤货方的球鞋平台会选择不公开物流信息,实时监控市场价位起伏赚取差价,甚至是在低于市场价的运送途中,强制关闭交易,扣留高溢价球鞋产品。

  对于此类现象,没有物流信息的消费者多是弱者,也没有任何监管渠道介入,多数最后不了了之,任由平台赚取暴利。

  球鞋市场的火爆如今终局未到,可“毒”性之深不容小觑。长此以往,市场永无良性,直到有一天“毒”到病入膏肓,终究会由大小“韭菜”买单。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