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莆田中院推进和深化司法公开 让审判活动更贴近群众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16日讯 近年来,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着力推进和深化司法公开工作,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的做法,受到社会的肯定。 直播发布 双管齐下 2016年12月6日上午,备受关注的艺人李小璐被网络诈捐案在莆田市荔城区法院开庭审理,由院长王诺担任主审法官,通过微博直播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此案社会关注度极高,案件的公开审理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被各大网络媒体转载。 而在不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莆田市两级法院就举行了四场新闻发布会,三场院长开庭直播审判。直播审判艺人李小璐被网络诈捐案只是这三场法院院长开庭直播的一场。 “发布会主要是不定期将法院的工作亮点,重大案件的审理向媒体发布,让社会了解法院工作,支持法院工作。院长开庭直播主要是深入贯彻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改革要求,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充分发挥院领导的示范引领作用。”莆田中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新闻发布会和庭审直播都是近年来莆田市两级法院主动作为、主动公开的两种方式,进一步让媒体和群众零距离了解法院的工作和审判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平台建设 流程透明 “您好,本院已立案受理XX与XX执行一案,案件唯一编号:XX。您可拨打电话或直接回复本短信,向人民法院提供所知的执行债务人的财产状况或者财产线索,以利尽早实现您的合法权益。”这是莆田城厢法院在受理一起执行案件时,执行12368短信平台会发出的一条信息。 莆田市两级法院将执行12368短信平台设为执行立案、财产查控、执行措施、执行财产处置、执行程序变更、执行裁决、案款支付、执行结案等八个节点,所发送短信包含案件执行各个阶段的时间、现阶段执行情况等,将相关的执行进展、执行风险、执行结果等情况告知当事人,让当事人“看得见”执行过程。当事人对案件的情况也可通过短信平台与承办法官进行沟通,促进执行工作公开透明、方便快捷。 打造好12368短信平台只是莆田市两级法院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一个缩影。莆田市两级法院广泛运用信息化建设成果,一直加强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建设,有力地提高立案、庭审、执行、听证等具体操作流程的透明度,确保司法在阳光下运行外。 司法公开 群众受益 司法的公开,让法院审判活动更加贴近群众,让群众真真切切受益,特别是执行工作,更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肯定。 曝光失信被执行人是法院执行信息公开的重要部分。莆田市两级法院充分利用网络、当地报纸、法院公开栏、村(社区)事务公开栏,将被执行人拒不执行裁判文书的行为进行曝光。同时,将符合条件的失信被执行人全部纳入全国法院失信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依法对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2016年1月至11月,莆田市两级法院新收各类执行案件17023件,同比上升31.71%,执结13527件,同比上升44.78%,申请执行总标的83.96亿元,执行到位总标的6.92亿元,同比上升51.69%,执行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公开发布拍品619次,成交130件,成交总金额18013.31万元,节省佣金613.72万元。将19067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促使 1860名被执行人自动履行或自愿达成和解协议。执结历年执行积案22936件,清理率为45.22%。执结到位标的85363.40万元。其中执结涉及拖欠工程款等民生案件481件,执结涉金融案件1641件。”莆田中院执行局局长王俊宁介绍说。 “我们坚决摒弃‘不愿公开、不敢公开’的错误观念,切实增强司法公开的自觉性,把司法公开的各项要求融入全市法院干警思想深处,践行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 同时把司法公开的着力点放在接受群众监督,了解群众诉求上来,要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落实司法公开工作,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广泛、理性参与司法工作,努力推进开放、动态、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莆田中院相关负责人坚定地说道。 (本报记者 陈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