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莆田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莆田市发挥综治(平安)协会力量参与平安创建纪实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11
摘要: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26日讯 2002年,莆田市委在全省率先成立“莆田市社会治安综治治理工作协会”,15年来,已逐步形成组织机构比较健全、工作制度比较完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26日讯 2002年,莆田市委在全省率先成立“莆田市社会治安综治治理工作协会”,15年来,已逐步形成组织机构比较健全、工作制度比较完善、作用成效比较明显的群防群治组织,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全市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一支推动“平安莆田”建设的重要力量,多次受到省综治考评组的表扬和肯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

原标题:莆田市发挥综治(平安)协会力量参与平安创建纪实

管治安 化矛盾 办实事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26日讯 2002年,莆田市委在全省率先成立“莆田市社会治安综治治理工作协会”,15年来,已逐步形成组织机构比较健全、工作制度比较完善、作用成效比较明显的群防群治组织,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全市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一支推动“平安莆田”建设的重要力量,多次受到省综治考评组的表扬和肯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

创小安——

构建群防群治组织网络

2012年,仙游县鲤南镇综治协会成功化解了辖区因买卖69坎店面土地、涉及1000多万元利益,拖达11年之久的纠纷,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在纠纷没有解决的11年间,部分群众一遇到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就进行群体上访,换了3任镇党政领导都没有有效解决,原社区书记、主任均因此事被免职,人们谈“地”色变,许多镇村干部都不愿去理此事。鲤南镇综治协会两位同志临危受命,和司法所、村两委一道,花了6个月的时间,调查摸底,了解历史原因,逐户走访,讲政策、讲法律、讲道德,因人施策,最终精诚所至,促使双方当事人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并达成了书面调解协议。

这只是莆田各乡镇综治(平安)协会工作的一个缩影。

2002年,莆田综治协会在荔城区黄石镇东山村成立全国首个农村综治工作协会(也称平安协会)以来,经过15年的发展,截至目前,该市、县区、乡镇(街道)均成立了综治(平安)协会,全市974个村(居)有788个、11个工业园区有8个、879个规模以上企业有241个成立了综治(平安)协会,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相通、左右相联的群防群治组织网络。该市各级综治(平安)在册协会会员达35000多人,平安志愿者会员近8万人。

建众安——

推广综治工作典型模式

2015年,莆田市综治协会在全市基层平安协会推广创建农村“一室”(调解工作室)、“五站”(社情民意的联络站、政策法规的宣传站、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指导站、为民便民的服务站、矛盾纠纷的终点站)模式与“三近”(靠近源头、贴近群众、就近化解)化解矛盾纠纷做法,这是莆田市不断创新推广综治工作典型模式的又一措施。

由于有了这种创新推广的精神,15年来,莆田市综治工作不断地涌现出系列典型模式:荔城区平安协会与老年人协会采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资源整合模式,使组织机构、办公场所、规章制度、工作运转“四结合”。此外还有仙游县的“司法+协会”联调联解做法、平安说唱队、北岸开发区采用“以案定补”的矛盾纠纷调处办法等深受群众肯定的好模式。

各县区也在此基础上,也不断完善推广自己的品牌模式。

2015年8月,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郑玉森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化解了许多民间纠纷。村民郑某提起郑玉森为其宅基地纠纷的成功调解,特别感激。

原来,郑某与邻居因宅基地问题发生纠纷后,曾多次上访。接到该镇综治办的指派后,“郑玉森调解工作室”的主持人郑玉森经多次调查了解,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缘由,并从法、理、情等多方面摆事实、讲道理、说人情,使双方明白只有积极配合处理纠纷才有助于事态发展,最终使双方握手言和、达成协议。

在莆田各县区,除了“郑玉森调解工作室”,还有“刘玉聘调解工作室”等诸多这种名人调解工作室,这都得益于该市不断创新推广综治工作典型模式。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