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莆田系“原罪”,不能像过往一样,秋后算账,收紧民营医疗政策,而是相反,进一步开放医疗行业,破解民营医疗“宿命”,让不同资本主体同台角逐、合理竞争,共同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
原标题:莆田系的原罪与民营医疗的宿命 “魏则西之死”,让百度成为众矢之的,也再次将莆田系推上风口浪尖。媒体及公众不断寻找“身边的莆田系”。有资料显示,广东省、广州市也有大量莆田系,集中在男科、妇科、不孕不育、整形等领域,有些还有点名气。 要是没有2008年著名打假人王海的实名举报,谁也不知道,那些好多年来一直在电线杆上贴性病小广告的“老军医”都去哪了,更不知道中国民营医疗潜藏着一个庞大的“莆田系帝国”。据说,全中国10家民营医院就有9家是莆田人开的。从“魏则西事件”来看,莆田系早就不满民营身份,“潜伏”进公立医院了。 从山上下来头上有“草屑”,从田里上来腿上有“泥巴”,从“电线杆”起家的身上不免有“浆糊味”。莆田系走到今天,并没有给公众好印象,多半与这种“血统”有关。纵观莆田系发迹史,通行套路是:经营领域上“剑走偏锋”,无论男科、妇科、不孕不育,还是整形美容、牙科、眼科,都呈现低风险、高利润、非医保;经营思路上“不看疗效看广告”,从早期的“牛皮癣”到参与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汤”换了几茬“药”并没有换;价值取向上“有奶便是娘”,唯利是图,忽略道德。可以说,“魏则西之死”不过是莆田系痼疾的定期发作。 放宽横向比较视野,我们不难发现,莆田系和其他行业一些民企一样,野蛮成长过程不断积累“负形象”,最后衍变成为“原罪”。只不过,医疗行业事关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原罪”的“罪孽”可能更加沉重。拉长纵向比较视线,应该说,莆田系的一些做法虽然让人生厌,但板子只打莆田系屁股并不公平,因为他们承担不起民营医疗事业“发育不良”的所有责任。 时至今日,民资进入医疗行业已被政策许可,然而,前面始终横亘着一扇扇看不见的“玻璃门”“弹簧门”。最大困境莫过于,公立医院对资源的高度垄断。譬如人才,公立医院“池子”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优质人才,又拧紧“阀门”,民营医疗机构哪怕重金也难以挖到名医。如今,一些地方出台政策,允许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对民营医疗机构有多大帮助?重重压力之下,公立医院医护人员根本流动不起来。再如医保政策,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很难成为医保定点。即使进入,也存在比公立医院医保范围窄、报销比例低、报销品种少、核算费用低等问题。在公立医院的夹缝中,不想点办法,不走旁门左道,根本抠不到“肉”吃,这也许就是民营医疗的宿命。 清除莆田系“原罪”,不能像过往一样,秋后算账,收紧民营医疗政策,而是相反,进一步开放医疗行业,破解民营医疗“宿命”,让不同资本主体同台角逐、合理竞争,共同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