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贫困的小山村,却用一把刻刀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他坚信艺无止境,复原了莆田木雕失传已久的精微透雕技法来创作;他的作品“事事如意”曾获得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赞叹,这也成为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建军先生。 2019年 12月6日,第三届中国世界遗产(福州)高峰论坛在福州举行,同期举办的还有第三届中国(福州)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众多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其中,来自莆田的木雕大师林建军带着自己的最新作品亮相展会,与非遗传人们共同推动传统文化对接国际平台。林建军向记者介绍了自己为建国70周年创作的“红色”系列作品,表达手艺人对祖国的热爱。 林建军出生在莆田的一个小村庄,四周都围绕着盐田,祖辈都是盐农。或许正是这样贫寒的生长环境,林建军从小就懂得只有更加努力才能改变命运。而改变他命运的是一把小小的刻刀。 用刻刀改变自己的命运 儿时的林建军寒暑假时常住在城里的二姨家,二姨是一位木雕艺术家,出自她手的精美作品总能吸引林建军的目光,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林建军心里种下喜好木雕的种子。林建军说,他从16岁踏入木雕行业至今已经整整25年了。 童年种下喜欢木雕的种子 “爱之深责之切”,“亦是亲人亦是老师”,在林建军的学艺路上二姨功不可没。回忆起刚入行的那些日子,林建军侃侃而谈。 跟着二姨学艺不怕吃苦 出莆田木雕介绍(莆田木雕是福建省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在明代形成了造型简洁、明快清新的艺术风格,清代进入结构考究、装饰华美、繁复厚重的辉煌时期。近年来,莆田木雕实现产业化发展,“仙作”古典家具品牌闻名世界,被誉为中国红木家具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1995年开始学习木雕至今,林建军一直从事木雕艺术的创作和研究。这个过程中所吃的苦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明白,但他认为身体的苦和累通过短暂的休息是可以缓解的,而遇到创作瓶颈时内心的沮丧是难以承受的。 有过瓶颈期后来走出来了 “艺无止境。”这是林建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5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林建军精微透雕工作室”。林建军复原了“莆田木雕”失传已久的精微透雕技法,他不希望流传多年的莆田木雕仅仅服务于国外的订单出口,于是他独树一帜开始研究精微透雕技艺,这也成为他最擅长的部分。 希望独树一帜研究精微透雕 林建军说,中国梦是由千千万万个平凡人的梦想凝聚起来的。1979年出生的他,是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说自己特别感恩这个时代,感恩一路上贵人的支持,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通过学习一技之长,响应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号召,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实现了工艺美术的梦想。 创作的路上遇到贵人感恩时代 精益求精的林建军十几年来除了扎根传统雕刻文化,还广泛汲取西方艺术精华,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开创了“纹雕”新技法,在全国性工艺大师精品比赛中屡获殊荣。那么,林建军与他打磨的作品之间还有哪些耐人寻味的故事?他在传统文化传承上又做了哪些努力呢?下期文化名人堂节目我们继续带您了解,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