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审批:指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宁德市市级重大投资项目模拟审批实施办法(试行》(宁政办[2018]204号)规定,投资项目在未供地前,相关审批部门视同项目主体已取得土地使用权,预先开展审核程序,出具模拟审批文件,待土地出让手续完成并达到法定条件后,直接将模拟审批转化为正式审批。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指将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服务事项科学划分主题,分类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 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环保“三合一”督察:指将中央环保督察、省级环保督察和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通报问题整改工作整合,集中开展督察督办。 三都澳海域水环境“1+N”综合整治:指《三都澳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1+N”工作方案》总方案和海上养殖整治、海漂垃圾治理、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陆源入海排污源、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源污染、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等七个具体实施方案。 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 不良贷款率降至1.68%,降幅居全省首位,创2013年以来最低。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42.5亿元增长20.7%,增速居全省首位,贷款余额1744.3亿元、增长10.6%,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精准脱贫成效显著。现行国定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万分之一以下。 污染防治强力推进。14项中央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顺利完成,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全面展开。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市产值超百亿元企业达7家,青拓集团成为全省首家年产值超千亿民营企业。宁德时代成为国内第三家、省内首家在A股上市的“独角兽”企业。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050亿元,成为我市首个千亿产业集群。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65亿元、增长8.5%。 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4%。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超额完成千亿招商任务,签约合同项目349项、总投资1234.5亿元,落地率73.3%、开工率58.2%。成功引进青美新能源材料、格林美循环经济产业园、时代一汽、鼎盛精品钢、奥展不锈钢产业示范园、上汽创投、振华汽车部件、沪光线束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衢宁铁路宁德段进入全线铺轨阶段。沈海复线福鼎管阳至柘荣段、福安至蕉城漳湾段和屏古联络线等3条(段)高速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117公里。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中心城区功能不断优化。三都澳新区核心区完成控规及启动区城市设计,宁德一中新校区开工建设。宁德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站一期建成投用。城区内外连接通道不断完善,天山东路延伸至沈海复线宁德东互通口,富春东路建成通车,南北湖滨路、八一五路等实现“白改黑”。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锂电新能源小镇被推荐为全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56.8%。 发展活力有效增强 出台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85条措施。机构改革平稳有序,新组建、新调整机构全面完成挂牌。“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市级“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从80%提高至93.9%,不动产登记和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5天。 “宁智回归”工程启动实施,“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突破,5家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备案,完成对外总投资3.03亿美元。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落户古田临水宫。 发展活力有效增强 全市民生支出235.2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4%。3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5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6万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 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配租配售3.1万套,3.7万户城市居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实现应保尽保。公共服务供给加强。新增学位2.74万个、医疗床位410张、养老床位1000张。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75.1%。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第十六届省运会、第十届老健会成功举办,获得省运会赛时金牌80枚、居全省第四位,老健会金奖13项、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办会参赛“双丰收”。 启动新一轮“平安宁德”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率达98.5%、居全省前列。(宁德晚报记者 蓝青/整理 陈春凌/制图)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新格局·新活力·新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