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机场航线一飞冲天 闽江水运蓄势待发 武夷山水美,只是路难行。上世纪90年代,连接这个闻名于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还只有一条九曲回肠的二级公路。 武夷山原机场始建于1958年,系空军二级机场。1984年5月,该机场被批准为军民合用机场,随后开展了支线联航业务,但只是往返福州,每周两个航班。受当时气象、飞行等条件限制,二十多座的小飞机是飞飞停停,已不能满足武夷山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开放的闽北盼通航。 将只能起降小型飞机的武夷山军用机场,扩建为可全载起降波音737-300型和麦道82型客机、年吞吐旅客量40万人次的军民合用机场,这是人们的新期盼。 1993年机场扩建工程竣工,试飞、试航成功。与此同时,在机场还没有国内航线的情况下拿到了航线直通港澳的“准生证”。武夷山航空口岸于1993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1994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我省继福州、厦门之后第三个对外开放、也是全省第一个县级市的航空口岸。1994年6月30日,香港至武夷山包机航线首航。 “机场建好后,我接待的第一批乘飞机来的团队是从上海来的,18个人。当时,从上海到武夷山坐火车要十几个小时,而飞机不到两小时。他们下飞机的第一句话就是——‘太快了!”作为武夷山市最早从事旅游行业的从业者之一,锦绣旅行社张晓红见证了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武夷山机场的发展。 张晓红说,上世纪90年代初,来武夷山旅游的游客还不多,但是在1999年武夷山双世遗申报成功后,客人就开始明显增加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航线的增多,航空团队的比例也不断增长。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2013年武夷山机场进行扩建,改造后,武夷山机场候机楼的总体保障能力由原来设计年吞吐量42万人次,提升到125万人次。打开空中大门的武夷山乘“机”高飞,走向世界。 目光从空中转到水上。在延平区夏道镇洋坑村,位于闽江干流右岸的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项目工地上机械轰鸣,我省最大的内河码头在这里开工建设,闽北内河航运奏响了复兴的号角。 延平位于闽江上游干支流交汇处,是南北水陆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曾经,这里帆樯云集,排筏栉比,朝发暮集,一片繁忙景象。 上世纪90年代水口电站建成后,上游航段得到改善,但也限制了航道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江上大小船只几千艘,来回穿行。但自从水口电站设立后,江上的船越来越少。”50多岁的刘天泉是南平市港航管理处一名“老人”,30多年在闽江上风里来、雨里去,对这条“黄金水道”的衰落唏嘘不已。 转机出现在201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恢复闽江航运。通航先通港,南平港延平新城港项目由码头作业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和疏港公路三部分组成,项目估算总投资约23.33亿元,建设用地约310亩,布置19个泊位。港口与京台、福银高速及316国道相连接,内河航运的运输将和铁路、公路运输连成一张网。通过延平新城港区的带动,南平内河的航运不仅将与闽江下游的福州马尾港、江阴港等组成联运体系,南平与三明、闽清等闽江沿岸区域也将形成完整的内河运输体系。 一条条致富路畅通无阻,运输服务能力连上台阶; 一条条铁路纵横延伸,人们出行更加便利; 一条条航道水道加速成网,缩短时空距离; ……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立体式的交通大动脉,给闽北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富美新南平,正走在“路上”。 (记者 朱昕华)
标签: 责任编辑:杨艳娜
相关新闻 南平市委常委会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台海网9月26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报道 9月25日,南平市委书记袁毅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领导吴荣才、伍斌、张培栋、庄莉、韩兴华、丘毅、陈云水、林旭阳参加会议,市领导罗志坚、黄健平、潘剑才等列席会议。 会议学习研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研究我市贯彻意见。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开展“不... 南平市政协党组召开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会台海网9月26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讯报道 9月25日,南平市政协党组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党组(机关党委)主题教育“践行初心使命”专题学习研讨会,主题是“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伟大复兴”。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健平主持会议并讲话,副主席卓立筑、郭翠莲、张皓、余建坤、严明,秘书长陈育进出席会议。省委、市委巡回指导组到会指导。 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 宁德市交投集团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暨“孝廉文化进企业”职工书画摄影展台海网9月26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9月23日下午,宁德市交投集团在宁德客运枢纽站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暨“孝廉文化进企业”职工书画摄影展。活动现场,市交投集团干部职工深情演唱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知识现场竞答,... 70年,中国人就业从以农为主跃升为二三产业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