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这个经验做法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 科技特派员制度于1999年由南平首创,自实施以来共选派9批8083人次赴1444个村开展科技服务,覆盖南平市88%以上的村。随着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深化,这项创新举措有力推动了农业科技水平提升。据统计,南平市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从1999年33%提高到2016年56%,截至2017年3月,南平市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98%,农业“五新”示范点30个,农机总动力和农业“五新”技术推广水平居福建省首位。 新时代科技特派员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2017年11月,我市以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现场会为契机,大力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从人员选派到运作模式再到工作手段都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范围有新拓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我市科技特派员的服务领域由先前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领域拓展到涵盖绿色现代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制品、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推动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向全链条增值和品牌化发展转型。 二是探索市场化、公司化运作的新路子。成立国有独资的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科技特派员初创企业开展创业风险投资、科技咨询等服务,加快实现“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品牌化创新、智能化服务”。 三是以金融助推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与中国银行南平市支行合作推出科特派企业贷款和科技特派员信用卡,市财政准备出资建立“增信资金池”500万元,中国银行南平市支行向科技特派员初创企业放贷5000万的规模,同时根据科技特派员个人资信情况发放个人信用卡,额度从10万元到30万元不等,以此来解决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融资难、融资贵、抵质押物不足”的难题,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四是引入“互联网+”手段加强科技特派员管理。建设南平市科技特派员网络管理服务平台,衔接七大产业服务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平台集科技特派员管理、成果展示与交易、科技特派员知识服务、科技特派员金融、科技特派员学院五大功能板块于一体。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提升南平市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 五是打造科技特派员协同创新平台。过去,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多是“单兵突击”,一个科技特派员服务一家企业或者一个农户,缺乏沟通协作,带动辐射区域有限,服务成效有限。而现在,通过上下联动、一体运作,创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建和完善科技特派员行业科技服务组,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产业技术联盟、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服务机构,推动科技特派员从单兵作战向跨区服务、组团服务、协会行业服务转变,从而提高服务成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