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龙岩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发展民俗村既要有里也要有面儿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05
摘要:近日,一则有关“两个仅相隔1公里民俗村,营业状况却有天壤之别”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一年营业额超10亿元,

近日,一则有关“两个仅相隔1公里民俗村,营业状况却有天壤之别”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一年营业额超10亿元,而距离1公里同为民俗村的官厅村却异常冷清,大部分店铺关门歇业。经营得好的民俗村,像磁石一样吸引游客,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而经营不善的民俗村,与官厅村一样,正在经受市场的洗礼和淘汰。

袁家村为啥火?这个距离西安市约90公里的小山村,主打关中民俗文化旅游牌,一个酸奶合作社一年营业额超过两千万,一个豆腐脑小摊一年能卖到上百万,每位入股村民每年还可以获得分红。通过研究该村样本可以发现,他们年游客接待量超过600万的秘诀就是因地制宜,从特色入手,发动村民参与,规范经营活动,提升游客体验是袁家村发展壮大的秘诀。

反观官厅村的门可罗雀,就是吃了“复制粘贴”的亏。在民俗村打造过程中,很多村子都有“从众”心理,缺乏规划,看隔壁村火了,不问缘由,直接复制照搬,但是各地条件不同、特色产业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人口密度也有差异,如果不结合当地特点,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发展民俗村不能盲目跟风、照搬照抄,更不能盲目自信、大操大办。需要擦亮眼睛“仔细掂量”:村里现状如何?优势在哪儿?村民怎么看?环境是否允许?要对项目规划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再建设一个有里有面儿的民俗村。

建一个有“里”的民俗村,就是要在建设之初和经营过程中想内涵、多策划、强管理,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要以民俗文化为魂,结合自身优势谋求适度发展,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乡村特色旅游品牌。要以村民为主体,激发大伙儿的致富积极性,让大家都参与到民俗村的经营活动中来,让村庄充满活力和“灵气儿”。

建一个有“面儿”的民俗村,就是要以创新创造为径,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发展,带活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要以特色美丽为形,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点,促进村容村貌提升,加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以及厕所改造,在顺应游客乡村文旅消费新期待的同时,也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住得安心、放心、舒心。

一个成熟的民俗村不是房地产聚集地,也不仅仅是旅游打卡地,而是“里”“面儿”结合的村民生产生活生态圈。唯有“里”“面儿”结合得好了,才能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民俗村的群众也就会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