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用地紧张,社区室外活动场所从人的需求出发,“见缝插绿”,道路较宽处用植物作为柔性边界,社区服务中心就精巧地设置在这一片绿意中,公共空间成为“社区议事厅”,环境改造与社区营造相得益彰。假以时日,巷道将与山道、水道一起,共同构筑福州的“大福道”体系。 “福州绿道建设较好地体现了因地制宜、多功能复合的特点。”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孙莉这样认为。 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民生福祉。“福州近年来通过治山、理水、铺道、串园、织网,对原有的山水林湖田进行二次赋能,通过园林的手法、艺术的手段,让大山小公园、大水小溪道更加亲民、更加有温度,将自然材质真正转化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蒋金明表示。 绿道延伸的不仅是绿色活动空间,更是绿色发展理念。2012年,《福建省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2012-2020)》开始实施。按规划,绿道可无缝衔接公共交通体系,实现自然人文和谐融合。 5月,福州地铁进入“换乘时代”,让市民充满期待的是,“慢道+地铁”系统叠加后,福州将形成一个空中、地面到地下的三维慢道空间。 织绿、留白、描红……在王磐岩看来,下一步,福州绿道光谱应该更加多彩。“未来,绿道建设应在统筹城乡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参与优化发展格局,助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