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福州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走,一起听台农讲福州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5
摘要:varflashvars={f:http://mp4.fznews.com.cn/20190415/15553101668966.mp4,c:0,b:1,m:0,p:1,my_url:encode

走,一起听台农讲福州故事

  台农张铠鑛(左三)与妻子郑秀玉(左二)指导员工嫁接西红柿苗。记者张人峰 摄

  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 蒋雅琛

  10日,趁着好春光,连江县丹阳镇瓜农老陈在田间忙活,将西瓜苗栽入土中。望着西瓜田,老陈满心期待着不久后的丰收场景:“以前我们的地只能种一季,自从改种了嫁接苗,不但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价格更理想,还再也不用担心休耕的麻烦了。”

  为丹阳瓜农带来新气象的,正是台农张铠鑛。当天,在丹阳镇山边村,他的育苗大棚迎来“长枪短炮”的热切关注。这是由市台港澳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的两岸媒体聚焦“台农在福州”联合采访活动。此次活动持续至12日,中新社、台湾东森电视台、东森新闻云等18家两岸媒体将前往连江、闽侯、福清等地,采访台资农业企业及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聚焦台农在福州的融合发展。

  张铠鑛与丹阳的故事,还要从他和妻子郑秀玉的爱情故事说起。

  “我家世代做农业,但我初来大陆打拼时,选择了在马尾做不锈钢水槽生意。”张铠鑛告诉记者,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当时郑秀玉也在马尾做纸箱业务,两人一来二往便擦出爱情的火花。

  和张铠鑛一样,来自丹阳的郑秀玉也是一把农业好手。“和秀玉在丹阳时,看到农民们受困于土地性质,要像‘游牧民族’一样到处种植,就想帮帮他们。”张铠鑛说,这个问题靠种植嫁接苗就可以轻松解决。随后,他和妻子为农民培育了2000株嫁接苗,不但免费送给大家,还到田里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一开始农民还不接受,后来都抢着要。”张铠鑛说,本来这只是两人的副业,可做了几年后,他发现农民已经离不开他们的苗。

  “那就做农业吧!”2013年,夫妻二人携手创立了福州昌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瓜果蔬菜嫁接苗及实生苗种苗,还拥有果蔬生产示范基地,每年为市场提供种苗1800多万株。

  除了技术过硬,高科技配套同样不缺席。在这里,有配套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还建成智能育苗温室大棚4000平方米、育苗大棚1万平方米。

  “我们就是要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做他们没办法做的事。”瓜农最怕的就是台风、霜冻、高温等恶劣天气,夫妻俩的解决方案就是引进物联网技术,为刚刚经历“手术”的嫁接苗营造一个适宜的养护环境。“通过我手机里的软件就可以实时显示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即使我到了台湾,一样可以操控大棚的遮阳板、风机和水泵。”郑秀玉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对此,张铠鑛夫妇不甘示弱。昌育农业还是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近年来累计轮训400多名农户,传授台湾最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嫁接技术,成为闽台农业合作典范。

  今年40多岁的农妇郑碧玉,正是在张铠鑛夫妇的帮助下成为当地知名的嫁接能手。“原来我只是一名家庭主妇,丈夫在外地打工。现在不仅我自己成为昌育的员工,我丈夫也回村承包种植西瓜,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