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福州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潭头榫卯工艺”传承人寻找传承人 刘宜炎:一榫一卯五十年(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23
摘要:“潭头榫卯工艺”传承人寻找传承人 刘宜炎:一榫一卯五十年(2)

“潭头榫卯工艺”传承人寻找传承人 刘宜炎:一榫一卯五十年(2)

  刘宜炎做的袖珍八仙桌,纯榫卯结构,榫头只有1毫米,桌腿可以拆下折叠。

  精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刘宜炎的手艺好到什么程度?

  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家自制的木制大门,纯榫卯工艺,离地面瓷砖不到0.5毫米,仅能插进刀片,十几年没有变形,开合自如。

  在工作间,记者还看到缩小版的八仙桌加4条板凳。板凳只有10厘米长,放在手上都显得“迷你”,也是纯榫卯制作,一些榫卯长宽不到1毫米。

  刘宜炎说,这几年年纪大了,力气不够,主要还是做些小物件。但这些小物件精确度要求更高,真正显功力。开始只是喜欢随便做,但一做出来,基本都会被人买走。

  工艺亟待后人传承

  “我们没有其他嗜好,就是爱做木工,也做了一辈子木工。”刘念重笑着说道。听说记者要来采访,刘宜炎把师父和徒弟都叫来了。

  师父刘念重,今年77岁。徒弟刘兹凯,今年60岁。3个人加起来都有206岁了。

  在刘宜炎被评为“潭头榫卯工艺”传承人之前,潭头镇就不止一次希望刘宜炎把手艺传承下去,但是后继乏人。

  “首先,做木工榫卯活要有极大的耐心,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单调乏味;其次,现在做这行根本养活不了人,榫卯家具太耗时间,产量低,人工都被机器取代了。”刘宜炎说。

  在刘宜炎的工作间里,3人经常切磋,也会帮古董商人修复以前的榫卯家具,享受着榫卯工艺带来的快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潭头榫卯工艺”传承人寻找传承人 刘宜炎:一榫一卯五十年(2)

标签:

责任编辑:刘彦玫

相关新闻

城市里的绝活儿|创新与传承并重 北京非遗“傅氏幻术”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张琳瑞):4月2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线畅游北京,在家乐享非遗”北京非遗海外传播项目邀请北京非遗“傅氏幻术”的第五代传承人王亚亮,在北京东四胡同博物馆为大家展示了幻术表演《丝巾穿越》。   幻术是中国古代对魔术的称呼,民间称“变戏法”。西周时期已有幻术;到了汉朝,幻术表演已经十分成熟。《聊斋志异》名篇“种梨...

大吴泥塑:指尖的文化传承 兔儿爷张忠强:用新技术让老手艺更好地传承

在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一些“旧”的东西随着时间在渐渐消失;然而在新技术新手段的助推下,却也有一些东西被从过去请到现在。   “大杂院的孩子如果有一只兔儿爷,那他就是院子里的孩子王。”老北京泥彩塑兔儿爷第五代传承人张忠强在直播中提到。   作为整个北京不到20名还在坚...

30名刺绣艺人 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传承人

本报讯(记者 吴梦婷)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刺绣类)代表性传承人名单,30名刺绣艺人被认定为非遗传承人。   在公布的名单中,传承项目包括土族盘绣、热贡艺术(堆绣、刺绣)、湟中堆绣、河湟刺绣、贵南藏绣、海西蒙古族刺绣。目前,我省共有刺绣类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1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3名,省级传承人41名,...

花式“云赏”非遗魅力 “非凡的非遗”讲述背后的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传统工艺技能操作实践中,小可维持一家生计,勾勒地方风土,大可记录一个民族的文明印记,成为历史文化璀璨星河中一个个称职的卫兵,守护着民族文明的真实延续。   近年来,越来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型内容承载和传播形式焕发新春,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和追捧,获得了更多展示机会。日前,一点资讯携手数十位非遗传承人...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