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能仅仅看作是万科的业务部署,应该是万科战略展开的动作。”高海燕如此评价万科养猪之举,“作为房地产企业,做一般意义上的业务部署就很好。尽管房地产行业纵向比有衰减,但横向比仍然是优势产业,资本回报率和市场机会仍处于价值周期中,加上通过业态升级、模式创新和价值链运营等都会带来持续的经营价值。但包括养猪在内的万科大食品事业的开启,应该是万科试图从战略层面去打开产业的边界。” 即便如万科这种养猪是战略动作,高海燕也提醒,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去完善自己的产业逻辑和布局产业生态,需要从短期机会主义和长期主义两个视角去规划和选择。“万科战略,既要考虑如何停留在房地产的问题,又要考虑如何穿越房地产的问题。一方面当然要继续沿着房地产垂直化领域开展价值挖掘,另一方面,还要基于用户价值链和生活场景去做横向化扩张,同时,还要考虑如何用资本手段去实现相关性和非相关性的产业结构的扩张和建设,用时间去穿越房地产的行业边界,最终去实现一个优势产业结构”。 是降维打击,还是降维被打击? 房企拥有流量、资本、组织和品牌能力,然而跨界也有行业壁垒 万亿房企风风火火转型,想在其他赛道转弯跑赢,也并不容易。以养猪来说,生猪产业虽与海外主要生猪生产国家相比集中度较低,盈利曲线特征透露出的规模化红利丰厚,但是,这里早已不是处女地,对手也并不都是弱不禁风的散户。除了房企,最有名的就是网易丁磊的味央猪;此外,还有阿里巴巴的“ET大脑”养猪计划;京东的人工智能饲养方案下的猪…… 房企的猪究竟有什么优势占领市场? 在高海燕来看,是房企所拥有的流量、资本、组织和品牌能力。“万科业主及用户作为市场流量,还有社区和商业作为生活场景在某种意义上是万科做大食品业的入口资源。万科的企业组织运营能力和产业动员能力都是万科的优势。” 事实上,房企转型探索并非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一来,既然跨界,必有壁垒。正如牧原股份的秦英林说的那样:涉及到生命科学基因选择、猪舍设计、疫病防控、营养配方、生产管理、环保、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应用……高海燕也表示,“万科需要评估的是在产业环节上的切入策略,例如进入点和节奏;还有就是食品品类的效率策略,例如,品类如何定义、如何配合,哪些自产,哪些使用供应链,什么阶段产业链控制等等,都是一系列全新的课题。” 由此而看,万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深耕或跨界究竟该怎么选? 从转型的行动策略而言,最好早期还是要站位在资本端 房地产转型一直以来有两脉,一脉算是深耕,介入地产相关的业务板块,例如,物业、商业地产、文旅地产、长租公寓,针对存量市场进行改造与运营,而另外一脉就是跨界,用雄心壮志、纵横捭阖的资源以及雄厚的资本、完全跨界。 多元化之路这几年,房企带着金晃晃的资本高光进入,但能看到成功曙光的还寥寥。房企转型究竟该往什么地方转?或许都是万科养猪事件给我们的一次思考。 对于房企而言,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在高海燕看来,房企的产业跨界一要根植自己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二要把控跨界节奏。“横向跨界的领域选择和边界把控,还是要从自己的核心资源出发。比如基于用户资产、市场资源和流程场景;或者是基于知识和专业能力等。跨界的节奏也很重要,先从自己的资源和产业周边出发,再沿着价值链开展产业链蔓延运动,渐次而为最好。” 朱文策表示,房企是对土地要素的拿捏利用,对空间的洞察设计,于此之上,成熟房企还有城市运营的经验以及社区运营的基石,如何考虑这些优势要素之间的协同发展,或许能对房企转型成功加码。 这些年,在增量市场转存量开发之后,房企一直是焦虑的。在2016年前后,大量房地产公司转型跨界的领域是保险、金融,后来,就开始布局医疗、教育、机器人……转型方向的不确定,房地产公司的业务描述变得很难,变得面目复杂。 很多房企跨界跨得风生水起,但失败也失得轰然倒塌。特别是房企的跨界多数以一种“怀揣万贯”的姿态介入,分分钟数以十亿量级的大手笔,引人注目。 对此,高海燕提醒,从行动策略而言,最好早期还是要站位在资本端,先作为财务投资者去参与产业。然后透过资本行动,在产业执行的外围,逐步开展产业布局;待产业认知、产业运营和产业配置的能力合适时,再进入产业核心,主导产业运营。 “不过,与十几年前不同的是,今天的产业跨界面临着绝然不一样的社会条件。整个社会的创新总量很大,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主体社会化程度很高,这给创新主导者们带来更多的可高效率整合的机会。” 总之,转型有风险,跨界需谨慎,毕竟每一个赛道背后都是机会成本,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有这些年呕心沥血积淀下的品牌。 万科养猪,是笑话还是笑谈,一切待时间来证明。 除了养猪,头部房企还在做什么? 恒大:今年新车亮相,新厂竣工 恒大一直以来都在进行多元化业务的探索,除了距离地产比较近的文旅之外,还涉及包括乳液、矿泉水等诸多产业,含着金钥匙出世的恒大冰泉至今如雷贯耳。 2019年1月,恒大联手全球汽车产业龙头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集团,开始自己的“换道超车”。据恒大2019年报透露,汽车研发制造方面,通过并购和合作,在3.0底盘架构、动力电池、电机等方面拥有全世界顶尖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与多家汽车公司一起同步研发14款新车型,有车型预计年内亮相,全系列产品明年全面量产。此外,按照工业4.0要求的高端智能工厂,也将在今年下半年竣工。 碧桂园:已有32款机器人投放工地测试 “现有在研机器人50款,其中32款已投放工地测试”,在2019年年报中,碧桂园披露了截至去年年底机器人板块产品研发取得的成绩。碧桂园方面指出,博智林机器人项目自2018年7月启动建设以来,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已招募了3256名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集中开展重点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而随着各产品的投入,碧桂园称安全性和工作效率比人工作业大大提升,累计提交专利申请1843项,获授权327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