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他是热血青年,1941年参加革命时,为了不连累家人,将姓氏改为“景”,而他的本姓是“戴”。1946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他先后在新四军一师一旅、四纵队后备师、十师三十团担任司令部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等职务。淮海战役时,他的右臂被子弹穿透,桡神经断裂,导致右手四指痉挛,只有拇指勉强能动,坚强的他硬是练就了左手写字、做事的本领。生活上的苦难压不倒他,据石仲岐回忆,即使饱受肺病折磨、呼吸困难的时候,他也未曾显露过软弱,从未向组织上提出过多的要求,但误解的痛苦对他来说却是最大的折磨。“文革”期间,他曾被迫“靠边站”,甚至有人诬陷他手臂上的伤并非解放战争时所负,而是逃跑时被击中。墙上贴着他的大字报,有时要被开会批斗,他终日笼罩在痛苦之中。而子女年幼,无法理解,只记得父亲表情阴郁,不停地抽烟。也就是在这段时期,女儿景为民唯一一次见过父亲流泪。这段经历却丝毫没有妨碍群众对他的感情,老一辈的专家谈起他来,用的词语竟惊人的相似:“没有人不怀念景东书记。” 景东担任医院领导时,正是迁苏后的低谷时期,他临危受命,靠着惊人的智慧与魄力,运筹帷幄,苦心经营,肾脏、消化、血液、烧伤、骨科、胸外、脑外等专科迅速崛起,一举奠定了南通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基础。他对事业全身心地投入,投入到几乎忘了自己,病疴日沉,身体羸弱,他却始终放不下工作,甚至被人误解,一腔幽愤无处可诉的时候,景东的心里也始终装着一股信念,那正是他的初心:“苏北那么大,如果没有一家像样的医院,我们对不起苏北的老百姓。”他的辛苦与付出,他的委屈和痛苦,在这个信念的烛照下都显得微不足道。幸运的是,这句话,能被他的员工铭记至今。 通讯员倪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