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全球缺砂:它是开采量最大的自然资源(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04
摘要:2010年,当联合国环境署研究人员Pascal Peduzzi在牙买加尼格瑞尔调查海岸侵蚀问题时,他无法找到该国西海岸线遭到破坏的原因,直到当地的人们跟他提到偷砂黑帮一群武装齐备的不法分子,趁着深夜拖走成袋成袋的砂子

2010年,当联合国环境署研究人员Pascal Peduzzi在牙买加尼格瑞尔调查海岸侵蚀问题时,他无法找到该国西海岸线遭到破坏的原因,直到当地的人们跟他提到偷砂黑帮——一群武装齐备的不法分子,趁着深夜拖走成袋成袋的砂子,然后卖给海滨的开发商们。竟然有人会专门偷砂,这种行为令他感到惊讶,“我在环境部门工作超过20年了,但是砂子引起我的注意却着实是个意外。”从那时起,他开始着手研究,并于2014年发布了第一个关于砂子开采的综合报告《砂子,比人们想象的更稀缺》。

Pascal Peduzzi发现,作为开采量最大的资源,准确的砂石使用量却没有一个可靠数据。他在写报告时只好这么来估算:混凝土由水、水泥、砂子、石头配比而成,而水泥的量化比较明确,按1份水泥需要6~7份砂石料的标准来衡量,根据2012年全球水泥用量,可估算出这一年建筑中砂石料的用量大约在259至296亿吨——如果将这么多混凝土铸成一面27米×27米的墙,可以环绕地球赤道一圈。

再加上大量使用在填海工程、铺路以及工业用途中的砂石,全世界一年消耗掉的砂石料保守估计在400亿至500亿吨,而这个量是全世界所有河流每年输送的沉积物数量的两倍。这个基于2012年的数据粗糙估算的开采量,却几乎是现在国际报告与学术文章中最广泛引用的数据。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人员Mette Bendixen等人今年7月份在《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砂子,这种当代生活极为关键的一种原材料,却没人知道地球上到底有多少,以及开采了多少。她们检索了2019年初之前发布的443篇关于采砂的文献,其中只有38篇定量地描述了采砂量,长期性、全流域的沉积层监控项目也很少。Pascal Peduzzi指出,全球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开始有近几年的、可靠的采砂相关数据。

至于中国的数据,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采砂行业过去是一个简单的搬运业,并未列入工业体系。1981年,那时候中国出口天然砂石去日本,却发现没有跟中国对口的政府机构,中国砂石协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

胡幼奕解释说,在中国工业体系中,冶金和煤炭这样的大宗资源上有冶金部、煤炭部这样的国家部委,下有研究院、设计院、勘察院;而建材部过去管水泥、玻璃与陶瓷,砂石并未纳入其中,因而缺乏权威的统计数据。换言之,中国对于天然河砂的储量并无详细数据可供参考。

“大量证据表明某些区域的短缺正在加剧”,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人员Aurora Torres等人2017年在学术类媒体《对话》中撰文指出。比如,在越南,根据该国建筑部门2017年声明,越南国内对砂子的需求超过了保有量,如果这种不匹配持续下去,那么到2020年,建筑用砂就可能面临枯竭。

随着区域短缺与部分国家的开采禁令,砂子开始成为国际商品,过去20多年间贸易额增长了大约六倍。1965年独立的新加坡,其规模浩大的人工填海造陆工程40多年间堆出了130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面积增加了20%,也让这个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砂子进口国。与它毗邻的印度尼西亚,以牺牲24个岛屿为代价,成为新加坡最重要的砂源地。2002年,印尼曾短暂地限制过对新加坡的砂子出口,这使得90年代后期平均每吨3美元的便宜砂子,2003年至2005年间一下子暴涨至190美元/吨。

新加坡对砂子的巨大需求,导致了马来西亚、越南和缅甸等邻国砂子开采的增多,也牺牲了它们众多的海滩和河床,以至于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都限制或禁止了对新加坡的砂子出口。UNEP警示,新加坡的境况,可能是其他砂子资源匮乏国家可能面临的未来。

全球缺砂:它是开采量最大的自然资源

(位于沙漠之中的迪拜城,其建筑用砂要从外国进口而来。图/视觉中国)

呼吁采砂可持续

无论是碧水蓝天的海滩照片,还是大漠孤烟直的沙漠景色,砂子总是作为背景默默地存在,随处可见、随手可得。但如果不知道海砂与沙漠里的沙子并不能用在建筑中,人们很难将印象中这个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普通的物体,与它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这一点联系起来。然而,UNEP指出,目前砂石的开采速度远远超过其自然更新的速度。

“不存在什么全球砂子短缺,但存在区域性的短缺;不同使用类型的砂子短缺与否也不一样。”Pascal Peduzzi解释说。相较其低廉的价格,运输成本成为限制其在国际上流通的商品,绝大部分砂子仅供应本地使用。据UNPE数据,1970年,全球记录在案的自然资源贸易种类中,砂石所占比例最低,不足5%。

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地质学教授David Shankman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就指出,作为用砂需求最高的亚洲,尽管近几年受到管控,砂价有所上涨,但上涨幅度仍在人们可承受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美国砂子储量非常丰富,受运输成本所限,亚洲市场并不买账。

David Shankman是最早一批来到中国鄱阳湖研究采砂影响的国际学者。2010年,他们发表的文章指出,仅2005年至2006年间,鄱阳湖挖走了2.4亿立方米的砂子,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采砂点;相较而言,美国三个最大的采砂点一年加起来的采砂量也只有0.16亿立方米。如此大量的采砂让鄱阳湖的水位快速下降,直接威胁了其湿地的存续,生物多样性与周围的农业、渔业等等都遭到破坏。

“世界上依然余有大量砂子,但在那些砂子易得又好用的采砂点,我们的确掏空了很多,以至于我们现在要走到越来越远的地方,以越来越多的环境和生态破坏为代价。”Vince Beiser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WWF报告通过综述各种文献发现,河道内采砂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不再是主流和大规模活动。由于意识到采砂对大马哈鱼、北美鳟鱼栖息地的破坏,美国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河道采砂下降发生在1990年代西北部;在公众压力下,该国最后一个海岸采砂点也将于2020年底之前关闭。David介绍说,现在美国主要用的是河道平原的砂,即旱砂。

法国上世纪90年代禁止了采砂活动,而意大利早在50年代便意识到采砂带来的负面影响……欧洲砂石协会信息表明,该区域现在主要使用旱砂,河道内采砂已不再作为砂石来源。在英国,随着新建设的冷却以及材料再循环使用的推动,英国近年的砂子消耗量相比2007年已经下降了四分之一。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