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的经销体系采用单层经销模式,由经销商直接向下游的商超零售网点发货。以飞鹤大本营齐齐哈尔市的大卖场为例。大润发龙沙店的飞鹤月均业绩18万以上,预计2019年全年业绩200万元,门店所有的产品都是由飞鹤东北经销商大庆宏泰商贸直供沈阳DC大仓。 基于生产贴近原料产地的原则,飞鹤围绕专属牧场布局生产基地,并在全国设立了7个大仓、13个中转仓,奶粉生产出来以后,干线仓、干线运输都是飞鹤负责,卖场物流则是经销商负责。 这1700多家经销商掌握着9.2万个线下零售网点,作为链接C端用户的入口,他们也有助于飞鹤提升前端的需求预测能力,“利用经销商库存数据,可以进行后续供应链数据的推演。”飞鹤CIO冯海龙说,“经销商数据是我们数据的边缘。智慧供应链能从最边缘的数据引入。” 经销商数据打通,这事本来就难,所有人都要直面自己的问题,关键是愿不愿做出改变。 2018年12月,飞鹤与阿里云签署合作协议,开始推进其自主数据能力平台的建设。 “现在所有人、所有系统都在重新的建设过程中,全面重构。” 冯海龙说:“业务的闭环,需要更精准的数据驱动,确保以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存量,去支撑业务,避免损失。” 对于经销商的管理,飞鹤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比如,经销商必须在每月20日前提交下个月的预估订单量,准确度必须保证在85%以上,以便于计划排产。 冯海龙认为:通过系统的深入思考,提高流程的数字化水平,可以大量减少犯错的可能性。 早在2016年,飞鹤就上线了DRP系统,不仅可以接受下游经销商系统自动生成的信息,降低人为收集信息的错误风险,还能通过条形码扫描功能追踪产品状态、监控库存水位,实现了库存的透明化管理,目前其库存与销售比率大约为1.5:1,属于行业健康的库存水平。 “鲶鱼精神”中国企业起步晚,在世界舞台的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乳业更是如此,一直被洋品牌压着一头。 这样的背景下,远在东北的飞鹤埋头苦干,把国产高端婴幼儿奶粉做到了行业第一名。概括下来,它无非做对了这么几点:产品质量过硬、线上线下渠道发达、供应链运转高效稳定。 拨开这些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它抓住了数字化时代的窗口机会,锁定数字化和智能化战略,重兵部署到新零售和智慧供应链等赛道,不断形成并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拼产品、拼渠道、拼营销,拼到最后,一定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全方位竞争。 飞鹤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颜面,靠的是不断打破平衡的进取精神。用其CIO冯海龙的话是“鲶鱼精神”,这股精神不仅推动了内部变革,也搅动了行业风云。 从2008年至今,本土乳业一度丢掉70%的市场份额,如今又收复失地拿到50%的份额。然而应该看到,我国现阶段距离乳业全面崛起、形成国际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中国乳业来说,“把中国宝宝的奶瓶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让奶瓶子装着中国奶”,还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