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潮牌如此风靡之前,国内高端商场最流行的定位是“轻奢+化妆品”。2016年我们曾写过一篇研究上海来福士的文章《上海来福士6年间一层品牌更新80%,轻奢+化妆品是主力》,当时我们就提出了“轻奢+化妆品”的定位组合。 上海来福士是最早一批把化妆品精品店和 轻奢品牌组合在购物中心内的商场 现在三年过去了,几乎所有商场都在走这条路,又呈现同质化的趋势。然而轻奢品牌的表现并非都是一如既往的令人满意。放眼全球市场来看,COACH第二季度销售额1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Kate Spade第二季度销售额3.32亿美元,同比增长6%,可比同店销售下滑6%;Michael Kors第二季度业绩9.81亿美元,同比下滑4.8%。 当然,高档化妆品仍旧表现强劲,从2017年开始,几乎都保持着30%上下的年增长率。同时,化妆品对购物中心渠道也越来越重视。 那么,我们会看到,现在商场业主也不一味走“轻奢+化妆品”的组合,会把运动休闲、生活方式加入进来。比如,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此轮大调整新推出的北座就没有再死守传统的高端品牌,一楼既有Marc Jacobs,Chloe,Furla,又有潮流运动类的UNDEFEATED,Air Jordan,adidas Originals,AAPE,Lululemon,以及星巴克臻选咖啡焙烤坊、Lady M作为搭配。 所以,“潮流”是否开始接档“轻奢”,成为一轮新流行起来的商场定位模式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西安中大国际、成都仁恒置地广场之外,身处类似境遇的福州大洋晶典也开启了与潮奢为伍的调整,商场在其公众号上曝光了二楼将引入的品牌,有Off White,MSGM,N°21,Stella McCartney等,据了解是以集合店的形式呈现。 图片来源:“福州大洋晶典”公众号 不过,对于商场业主来讲,潮牌还有一个版权、代理权的问题比较烦恼。英国和韩国版Boy Landon对峙公堂,意大利版Supreme高调开店,Champion也有日货、美货等多种分法,潮牌创立时间普遍不长,分销体系还不成熟,国内全部由代理商运营,大多品牌有多家代理商。 说到潮牌就不得不讲到运动品牌,两者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Nike和Adidas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潮牌联乘合作对象了,它们在运动服饰,特别是运动鞋方面拥有很强的专业性,这通常是潮流品牌所欠缺的。 Off-White×Nike 从上市公司最新发布的财报来看,Nike品牌在2019财年(2018.06-2019.05)间,大中华区销售额62.08亿美元,同比增长21%。Adidas和Reebok品牌今年4-6月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4%,表现都非常积极。 以上海为例,我们看到核心城区但凡有沿街大面积店铺空出来,基本都由运动品牌接盘。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位同行评论说“上海内环以内,800平方米以上的优质商场沿街空铺出来,基本都被运动品牌拿下。” 还真是!上海长宁来福士沿长宁路拥有极好展示面的Forever21撤离后变成了Nike的围板。徐家汇美罗城门口的双层店鞋履集合店LA RUTA DE VIA,如今场内已经上了adidas Originals的围板。 相信其他城市的情况也多有类似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潮流风”对于时尚、对于商业地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