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各项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质量高 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大幅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6%以上的强劲增长,充分展示了经济发展的韧性。上半年,我国的名义GDP增长8.1%,实际GDP增长6.3%,较去年全年增速放缓0.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6.0%~6.5%的目标区间。并且,在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就业和物价保持平稳运行。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0%~5.3%的区间小幅波动,6月份为5.1%,继续控制在5.5%以内的目标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核心CPI上涨1.8%,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放眼全球,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良好表现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看,美国实际GDP增速从去年2季度的3.2%下滑至今年2季度的2.3%;日本从去年2季度的1.5%下滑至今年1季度的0.9%;欧元区从去年2季度的2.3%下滑至今年1季度的1.0%,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分别从2.3%、1.8%、1.2%下滑至0.6%、0.9%、-0.3%。从“金砖五国”看,印度实际GDP增速从去年1季度的8.9%下滑至今年1季度的5.8%;巴西从1.2%进一步下滑至0.5%,南非从0.7%下滑至0.04%,俄罗斯从1.8%下滑至0.5%。可见,无论是相比主要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均保持在最高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 一是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双双超过60%,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压舱石作用。从供给面看,上半年工业增长6.0%,服务业增长7.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54.9%。从需求面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净出口增长33.9%,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1%。 二是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高新产业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从工业生产看,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加快。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0%,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8%,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7%,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6%,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生产看,新兴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增长较快,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24.2%和8.3%,增速快于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16.9和1.0个百分点。从新兴产品生产看,上半年,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等分别保持86.5%、34.6%、29.3%和20.1%的高速增长。事实上,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高速发展,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15-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23.5、156.7、210.1和270.3,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6.9%、34.1%和28.7%,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是在投资增速趋缓的进程中,高技术投资、转型升级投资、补短板投资高速增长,投资质量明显提升。首先,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4%,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7.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5%,增速高于全部服务业投资6.1个百分点。其次,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3.1%,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10.1个百分点。最后,补短板社会领域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5.8%,比全部投资高10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1%,比去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 四是在贸易增速放缓的过程中,净出口实现高速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开放水平明显提升。上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但出口依然保持了正增长并实现贸易顺差1812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3.9%。从外贸结构看,上半年,中国一般贸易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至58.8%,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特别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服务领域的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 五是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不仅快于总体经济增速,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对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的带动作用增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8.8%,比全国GDP名义增速高出0.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比城镇居民快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去年同期的2.77下降至2.7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在此背景下,居民消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 六是区域结构持续优化,中西部地区保持较快增长,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改善。上半年,在全国增速总体放缓中,11个省市区的经济增速较2018年实现逆势回升,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大市场的增长后劲。中西部地区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中部六省均保持7.0%以上的较快增长。中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西部地区增长9.1%,分别比东部地区快0.7和0.5个百分点,区域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4%,西部地区增长6.1%,分别比东部地区投资快5.0和1.7个百分点。 七是节能降耗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1%。从能源消费看,上半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从能源供应看,上半年,天然气产量增长10.3%,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一次电力占全部发电量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至27.3%。上半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提高0.4个百分点至80.1%,PM2.5浓度下降2.4%,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增加20个,地表水评价断面中水质优良比例提高4.4个百分点。 八是经济发展的普惠性提高,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获得感增强。上半年,减税降费和金融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发展。2季度,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的小微企业占52.2%,比1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在有银行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中,获得全部或大部分所需贷款的企业占22.5%。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落实,个人所得税同比减少30.6%,有力支撑了全国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其中,在更大力度和范围减税降费的作用下,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9%,比上年同期加快1.9个百分点。同时,精准扶贫有序推进,贫困人口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下半年中国经济展望:经济发展后劲足、政策空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