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惠每移健也非常注重患者教育。Mayo Clinic知识体系里有很多医疗领域的标准临床指南路径,这些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非常适合药企用于医生和患者教育。通过将Mayo Clinic的指南和患教内容本地化,惠每移健可为药企提供对基层医生的教育支持,并在患者服务和慢病管理项目中的患教项目的内容支持。
上工医信
上工医信与其他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它首先是一家专注于眼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管理的人工智能公司。那么这样一家公司是如何成为药企的合作对象的呢?上工医信副COO刘晓为动脉网记者进行了详细讲解。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它的治疗过程不是一个点,而是很长的一条线。在糖尿病所有的并发症中,眼部并发症是最难管理的。上工医信通过为患者提供AI糖网筛查管理好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进而搭建糖尿病及并发症智慧管理平台。
现在,上工医信搭建了包含科研、示范、科室交流及患者教育在内的医疗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AI糖网筛查服务的同时,患者的信息会自动更新进该平台。医务工作者以平台为载体,为患者提供义诊、防教、糖尿病社区管理等服务。
刘晓表示:“进入上工医信平台的患者往往具备粘性。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患者每年至少做一次检查,这意味着患者会长期在平台上保持活跃,而我们也有义务主动提醒他们检查。”由此可见,这个平台对于药企非常具有吸引力。
在与大药企的具体合作之中,刘晓将其分为了三种模式:一是与医学部合作,进行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协助完成药物治疗效果验证和标准化诊疗模式验证;二是与市场部合作,搭建学术平台,增加多方合作的形式;三是与销售部合作,通过上工掌握的资源协助药品销售。
总的来说,上工医信能与药企产生合作的关键在于上工医信广泛的医院-患者布局,这种模式非常适合通过创新合作的形式,为药企和医生搭建以患者利益为核心的协作平台。
4、其他企业
除了上述企业,一些广告公司或者纯服务机构同样加入了辅助数字化转型之中。例如WPP和翼多这一类企业,他们本身没有医患资源,而是药企需要什么就协助做什么;还有一些直播技术公司、医学写作与服务公司,可视化内容制作如海报,漫画,动画和视频等,媒体资源投放类合作伙伴,这些都是数字营销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景美好,但遗留问题还有待时间解决
如果将时间节点选到当下,我们能看到国内的医药数字化销售仅仅是处于开端。在接受采访的5个医药代表之中,动脉网发现,其中的四个药代只是听说过医生画像勾勒的技术与CRI系统,仅一个药代使用过这些系统,并表示该系统并未成为刚需。
什么在阻碍医药数字化营销的发展?动脉网认为当前限制的医药数字化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带量采购仍在试点阶段,政策指定以外的城市仍然存在代金销售的行为,在政策还未流经这些城市前,许多企业不会改变现有的销售模式。
2. 代金销售这一模式非常顽固,即便是大城市也并不能根除这个时间点下,销售过程中的贿赂行为,更为强劲的惩戒作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3. 缺失的信任感:对于药企的产品和数字化模式本身,医生都难以给予药企足够的信任,这将降低转化率。
4. 人才短缺,懂医药懂平台又懂数字化的人才远远不足,这一行业需要更多的跨境人才流入。
好在拥有政策的引导,这些问题都可依靠时间解决。需要关注的是其中人工医疗智能企业的动向。在长达数年的沉淀之后,人工智能企业手上积累医生与社群资源或许能够找到新的盈利模式。那么,辅助药企的数百家相关企业能在2019年下半年跑出新模式吗?暗流正在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