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我们山里人的财神爷” ——记浙江农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干果研究团队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19
摘要:前不久,中国科协、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组织开展的2018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评审结果公布,由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

  前不久,中国科协、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组织开展的2018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评审结果公布,由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坚钦、戴文圣、斯金平、王正加等教授组成的浙江省林学会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获得表彰。这是浙江省唯一一个获表彰的科技组织,也是全国林业系统两个获表彰的单位之一。

    多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干果研究团队、“森林药材研究团队”、“竹子研究团队”等专家团队积极服务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围绕林业主导产业与优势特色产业,研创了出铁皮石斛仿生栽培,毛竹覆盖,香榧、薄壳山核桃等生态高效的“一亩山万元钱”十大创新模式。他们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立足浙江,服务全国,扶贫足迹遍布新疆、甘肃、宁夏、云南、四川、贵州、安徽等集中连片的贫困山区,为当地林农送技术、送服务,有力推动了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他们也广大贫困山区农民亲切地称为:我们山里人的财神爷。

    科技引领 点石成金

    如今,一提到干果,尤其是高档干果,很多人都会想起两样东西:山核桃和香榧。山核桃和香榧都是浙江特色的干果,既好吃又营养,当然价格也不菲。

    然而,山核桃、香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好吃树难栽,良种缺乏、栽种成活率低、生长慢、结实迟,为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很多农民都不愿意种。

    从1994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等6家单位,由黄坚钦、王正加、戴文圣、吴家胜、姚小华等专家教授共同牵头合作,组成“干果研究团队”,在“863计划”、“973计划”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等资助下,经过20多年的合作攻关,解决了山核桃、薄壳山核桃、香榧等南方特色干果长期以来良种缺乏、繁育困难、结实迟、产量低等问题,推动了南方特色干果产业的发展,加快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在20多年时间的科研攻关和成果推广过程中,浙江农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干果团队先后揭示了相关干果的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选育出优质高效良种,填补了栽培品种的空白;突破了嫁接技术难题,形成了快繁技术体系,实现了良种规模化生产;同时突破了以营养调控和授粉控制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形成高效培育技术体系,实现了山核桃、香榧造林4年始果、薄壳山核桃3年始果,克服了结实大小年现象,平均亩产增加30%以上。

    如今,在浙江的天目山一带,很多山核桃树都种在比较平坦的地方,树高不过5米,人站在地上或者搭个梯子就可以摘到核桃,还能提前挂果,产量高且稳定。

    但是山农们说,以前可不是这样,那时候的从树苗到结果,约需10年,树高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且总是长在陡峭的山坡上,难采摘,还经常会遇到各种病虫害……
    
    黄坚钦带着团队调研,访上千位林农,用约十年时间,先后攻克了山核桃嫁接、矮化、人工授粉、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难题,终于让山核桃树真正成为山农们的“摇钱树”。
 


图:黄坚钦教授指导农民种植和养护山核桃


    香榧,又称“中国榧”,是地道浙江一宝,香榧果是山农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一棵大的香榧树,收成抵得过山区一位农民全年的收入。但香榧苗极难种活,从幼苗到挂果,一般需要10多年时间,因此,很多农民不愿尝试。

    戴文圣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专心做一件事:选育香榧良种并将早实丰产的栽培技术手把手地教给农民。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戴文圣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功攻克香榧提前结果的难题,使香榧的挂果时间缩短了5年以上,如今让香榧苗种下6年就开始投产,平均每亩收入可以超过4000元,让很多种植香榧的农民都尝到了甜头。戴文圣也被农民亲切地称为“香榧教授”,随着香榧价格的不断升高和香榧种植面积的扩大,戴文圣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如今浙江省香榧主产区很多农民,一遇到香榧生产上的难题,就会想到找“香榧教授”咨询帮忙。
 


图:戴文圣教授现场指导香榧种植技术


    为了在浙江欠发达山区推广香榧,让更多的山区农民通过栽培香榧致富,戴文圣带领团队大力推广香榧规模化种植。

    在浙江庆元,为了推广香榧,戴文圣索性把两棵香榧树种到张村乡政府门口。没想到,过了两年,这两棵香榧树居然都挂果了。马上就有山民找到戴文圣,请他指导自家种植香榧树,戴文圣来者不拒,一趟趟跑到山里,耐心传授栽培技术。

    现在张村乡已有100多户山农加入种植行列,香榧种植面积近1500亩,还打出“香榧之乡”的口号。

    在戴文圣和他的干果团队的努力下,浙江省香榧栽培面积从2000年不到8万亩上升到目前的90多万亩,产量从2000年不到800吨到目前近5000吨,累计带动了香榧产区的农民增收达到近20亿元。

    每到山核桃、美国核桃、香榧等干果成熟的季节,“干果教授”们便会接到络绎不绝的山民们的报喜电话,而这个季节也是“干果教授”们最为开心的时候。

    2016年,由浙江农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干果研究团队牵头完成的科研项目——《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该项目实施20多年来,累计在7个省92个县市山核桃、薄壳山核桃、香榧重点产区和新产区进行示范,选育推广25个优质林木良种,累计繁育良种嫁接苗6745万株,累计新增造林面积121.5万亩,新增干果产量9.6万吨,累计增加产值57.7亿元,大大推进了山核桃、薄壳山核桃、香榧等南方特色干果树种栽培良种化进程。保障了浙江、安徽、贵州等南方省份山核桃、薄壳山核桃和香榧的良种基地建设,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立足浙江 面向全国

    随着浙江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任务,浙江农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干果团队开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全国,尤其是贵州、四川、安徽等省的贫困山区。

    从2012年起,以黄坚钦为首的浙江省林学会经济林专家服务团自筹项目资金50万元向贵州赠香榧苗,并引进浙江工商资本投资,通过几年的努力,指导贵州建立香榧基地约2万亩,他撰写的《大力发展香榧产业 助力南方山区脱贫增收》报告得到贵州省委领导的批示。

    在大别山区,国家重点实验室干果团队每年组织开展技术培训4-7次,共计发放手册1300余份,受益农户900余户,受益山核桃林地5万余亩,直接经济增长达2400余万元

    黄坚钦教授说:“山核桃、薄壳山核桃和香榧是南方特色珍稀干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和销售价格均居干果前列,但全国人均占有量不到4颗,产品供不应求。以薄壳山核桃为例,我国每年至少从美国等地进口10万吨,进口额高达40多亿元,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由此可见市场前景还非常广阔。因此,项目组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大成果的推广力度,把品种和技术充分应用到南方可发展区域,扩大受益面,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精准扶贫 践行“两山”理论

    前不久,为帮助安徽大别山区的金寨县发展山核桃产业,干果团队的王正加教授、孙伟圣教授,带领着一批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科技扶贫团队,顶着烈日上山下乡走访山核桃种植农户,现场指导农户加强山核桃的管理和培育,用科技的力量助力当地山核桃产业发展。

    就在一个月前,他们还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指导当地贫困农民如何科学地种植山核桃。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