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全国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19
摘要:7 月11-1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江苏苏州召开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水稻主产区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机构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栽培条件和气候因素等综合分析,预计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

7月11-1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江苏苏州召开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水稻主产区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机构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栽培条件和气候因素等综合分析,预计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发生面积9.16亿亩次。其中,稻飞虱、纹枯病偏重发生(4级),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3级),三化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至偏轻发生(1-2级)。

一、早稻和单季中稻前期病虫害发生概况

今年上半年,水稻重大病虫害在主产区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发生面积3.36亿亩次,同比减少6.2%。其中虫害发生2.60亿亩次,同比减少2.3%;病害发生7576万亩次,同比减少17.4%。发生特点如下:

稻飞虱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重于上年。其中,华南稻区偏重发生(4级);江南和西南南部稻区中等发生(3级),西南北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轻发生(2级),全国累计发生面积9275万亩次,略高于上年。据各地监测,今年稻飞虱迁入期比上年早20天左右,迁入峰次接近常年,迁入虫量偏高。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294个水稻病虫监测站点统计,截至7月5日,稻飞虱迁入总量是上年同期的2.3倍,比近五年均值增加4.5%。其中,白背飞虱、褐飞虱迁入量分别是上年同期的2.5倍、1.6倍,比近五年均值分别增加1.8%、18.2%,褐飞虱比例明显高于常年。从各省稻飞虱迁入情况看,福建、海南、江西迁入总量是上年同期的7-11倍,广西、贵州、湖南、浙江迁入总量是上年同期的2-5倍。田间虫量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华南和江南早稻区前期虫口密度低,中期增长快、发生重,后期因及时防控,大部稻区田间虫量回落至防治指标以下,但部分漏防田块虫量仍较高,广西、广东等省区个别地方出现“冒穿”田块。

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3级),重于上年。其中,华南西部偏重发生(4级),华南东部、江南和西南稻区中等发生(3级),长江中下游稻区偏轻发生(2级),全国累计发生面积5267  万亩次,同比增加21.6%。据各地监测,今年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比上年早10天左右,迁入蛾量明显偏高。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294个水稻病虫监测站点统计,截至7月5日,迁入总量是上年同期的2.5倍,是近5年同期的2.2倍。从各省迁入情况看,浙江、海南、江西、安徽是上年同期的5-10倍,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是上年同期的2-3倍。田间幼虫量高于上年同期,卷叶为害重于上年,卷叶率一般为0.5%-7%,高的为15%-25%,福建福清、古田,广东阳春、新兴等地严重田块高达40%-70%。

二化螟总体中等发生(3级),其中江南稻区偏重发生(4级),与上年持平。全国累计发生面积7785万亩次,同比减少11.3%。据全国病虫测报网294个水稻站点监测统计,截至7月5日,灯下诱蛾总量同比减少21.0%;从各省来看,江西、湖南灯下诱蛾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0.1%和4.7%,其他省份诱蛾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一代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鞘株率一般为1%5%,高的为10%-15%;枯心率一般为0.5%-3%,高的为4%-7%,江西赣南漏防田块高达65.9%。

纹枯病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轻于上年。其中,华南稻区偏重发生(4级);西南、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长江下游和江淮稻区轻至偏轻发生(1-2级),全国累计发生面积5434万亩,同比减少16.2%。华南和江南早稻区发病流行期与去年相近,5月下旬进入流行盛期,此后发生面积迅速上升,发生程度不断加重,6月底早稻定案调查,病丛率一般为15%-30%,高的为35%-60%。

稻瘟病总体偏轻发生(2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轻于上年,全国累计发生面积982万亩次,同比减少10.9%。其中,华南、西南、江南东部稻区局部感病品种偏重发生(4级),田间病叶率一般为2%-12%,高的为30%-70%,广东、福建、江西、四川局部严重田块出现“坐蔸”;田间病穗率一般0.5%-2%,高的15%-20%,广西中部、江西东部个别田块高达9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和江南稻区轻发生(1级),病丛率一般低于1.2%。全国累计发生面积15.7万亩,同比减少41.9%。

二、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一)水稻虫害

稻飞虱偏重发生(4级),重于上年,发生面积2.79亿亩次,需防面积2.03亿亩次,占发生面积的72.8%。其中,白背飞虱在南方稻区中等发生(3级);褐飞虱在华南、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偏重发生(4级),江淮稻区中等发生(3级)。

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重于上年,发生面积1.65亿亩次,需防面积1.40亿亩次,占发生面积的84.8%。其中华南东部、江南东部、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4级),华南中西部、江南西部和西南西北部中等发生(3级),西南南部和江淮稻区偏轻发生(2级)。

二化螟中等发生(3级),轻于上年,发生面积1.03亿亩次,需防面积9830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95.4%。其中江南西部、西南北部和长江中游稻区偏重发生(4级),华南北部、江南东部、长江下游、江淮和东北南部稻区中等发生(3级),华南南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稻区轻至偏轻发生(1-2级)。

三化螟偏轻发生(2级),轻于上年,发生面积700万亩次,需防面积377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53.9%。其中,华南、西南和长江中游稻区偏轻发生(2级),江南、江淮稻区轻发生(1级)。

大螟、稻秆潜蝇、粘虫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5200万亩次。

(二)水稻病害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