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习近平一再宣示开放 展现中国态度与逻辑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12
摘要:华广网由中国华艺广播公司主办,博览天下、透视台海、关注两岸,为全球华人提供大陆、台湾、两岸、港澳及华人世界的新闻资讯和广播节目。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9年6月28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大阪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近观中国)习近平一再宣示开放 展现中国态度与逻辑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题:习近平一再宣示开放 展现中国态度与逻辑

  作者 钟三屏

  G20大阪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释强烈开放信号后的两周来,国际媒体掀起了报道中国开放的小热潮,映照出中国的最新开放“作为”——发布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调快”金融开放时间表,布局自贸区扩大开放……

  如果把镜头拉长,依次掠过G20大阪峰会、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乃至更早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可以发现,习近平在这些场合都就“开放”进行反复阐释。其主旨只有一个,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习近平为何一再宣示开放?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将怎样推动?又有何预期?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背后,蕴含着中国新一轮开放的逻辑。

习近平一再宣示开放 展现中国态度与逻辑

  为什么?以“更开放”因应变局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2018年6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作出的重要论断。置身天涯比邻的“地球村”,中国亦需在世界变局中探寻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未来。

  有分析认为,在国内,中国经济正处于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既有稳中向好的大势,也有爬坡过坎的压力;于国际,全球化受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合作亟需破解信任赤字。这是“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当下中国经济领域的两种具体投射,而“更开放”正是中国应对变局的一把钥匙。

  习近平表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间接回应了中国经济如何爬坡过坎;习近平一再明晰中国在世界坐标中的定位——“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凸显了中国愿通过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的态度。

  外界注意到,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之下,中国扩大开放不停步,主动开放的逻辑更加清晰。

  G20大阪峰会上,习近平不仅以一句“中国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展露底气,亦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明示,中国开放“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

  中国最近发布的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条目进一步压缩,并允许外资在更多领域控股或独资。有外媒评论称,尽管美国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北京依然坚持着重要经济领域向外国资本开放的方向。

  这些开放举措正如此前中国外交部所说:中国开放不是做给外国人看的,有自己的节奏和时间表;中国扩大开放不受外界干扰,外界也干扰不了。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8年11月9日,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观众在展厅参观。当日,进博会迎来首批社会团体观众。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怎么样?以“更开放”务实解局

  扩大进口、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经贸谈判、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这或并列或有重叠的七大方面,在外界看来构成了中国新一轮开放政策的基本架构,而海南自贸区(港)、上海进博会则成为醒目的抓手。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来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分析认为,中国过去40年的开放成就,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红利,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开放的着力点转到制度型开放上来。

  一方面,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要延续、要优化。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利用进博会、跨境电商实现“买全球”,“进口更多国外有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制成品和服务”,既提振中国新消费,又利好各国出口商。

  另一方面,制度型开放要创新、要突破。包括出台外商投资法,积极支持和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共同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一带一路”建设引入国际规则标准,探索自贸区制度创新等,以此扩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空间,既纾解外资入华疑虑,又倒逼中国各个领域改革深化。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与会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集体合影。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有何预期?以“更开放”重塑新局

  在一个科学决策中,执行环节很重要,预期设置也很重要。观察认为,习近平不仅以理性的姿态回应了外界的预期,也以理性的姿态表达了中国的预期。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